第1章

满江红・山河社稷图

剑指昆仑,云涛里、暗藏星劫。

携旧卷、墨痕凝血,半幅残阙。

千载江湖埋故梦,六朝烽烟燃寒铁。

问苍冥、社稷系何人?孤灯灭。

侠客骨,经霜雪;英雄泪,融明月。

叹浮沉聚散,恩仇难绝。

掌震山河开壁垒,笔挥风雨书奇节。

待图成、再论世间侠,心如碣。

周赧王五十九年,咸阳城外的夜,比往常更沉。

黑沉沉的天幕压着渭水,浪头卷着碎冰撞在岸边的礁石上,发出 “哐当” 的闷响,像困兽最后的嘶吼。千行真人站在骊山之巅,玄色道袍被寒风刮得猎猎作响,手中的雌雄双剑泛着冷光 —— 剑鞘上刻着的 “太初” 二字,在残月的微光下,竟似有流光转动。

山下传来隐约的厮杀声,夹杂着青铜鼎倒地的巨响。千行真人闭上眼,指尖划过剑身的纹路,那是他耗费三年心血,以《道德经》“上善若水” 之理铸就的剑,本为守护九鼎,如今却要见证九鼎的覆灭。

“真人,秦军已破函谷关,诸侯联军溃了!” 弟子青禾跌跌撞撞地跑上山,白袍上溅满了血污,“韩王、赵王都降了,唯有楚王还在拼死抵抗,可…… 可他要烧九鼎!”

千行真人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痛色。那九鼎,是大禹治水后聚九州之金所铸,鼎身刻着 “山河社稷图”,不仅藏着九州龙脉的秘密,更刻着 “九州同心,方得安宁” 的上古谶语。他一生所求,便是以九鼎镇住天下战乱,让百姓不再流离。

“走!” 千行真人提剑纵身,青禾紧随其后。两人踩着山间的积雪往下奔,雪粒被剑气卷起,在空中凝成细小的冰珠。快到山脚时,便见火光冲天,楚王的亲兵正将火把扔向九鼎,青铜鼎身被烧得通红,发出 “滋滋” 的声响,像是在哭泣。

“住手!” 千行真人一声断喝,雌雄双剑同时出鞘。剑光如两道流星,直取亲兵手中的火把。亲兵只觉手腕一麻,火把便脱手飞出,落入雪地中熄灭。楚王转过身,满脸的绝望与疯狂:“千行真人,你来得正好!这九鼎护不住天下,留着何用?不如烧了,让嬴政也得不到!”

千行真人望着通红的九鼎,心中如刀割。他知道楚王的无奈 —— 诸侯混战数十年,百姓死伤无数,九鼎早已成了诸侯争夺的工具,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可他更知道,鼎碎图散,天下只会更乱。

“大王,九鼎不可烧!” 千行真人拱手道,“九鼎若毁,九州龙脉动荡,百姓只会更苦。不如让贫道将九鼎分藏九州,待日后有能让九州同心之人,再让九鼎重聚。”

楚王冷笑一声:“你以为还有那样的人?嬴政狼子野心,统一后必施暴政,这天下,早已没救了!” 他突然拔出佩剑,指向千行真人,“你若拦我,便是与天下为敌!”

青禾拔剑欲迎,却被千行真人拦住。千行真人望着楚王眼中的绝望,缓缓道:“贫道不敢与天下为敌,只求护天下百姓。今日若大王非要烧鼎,贫道便以命相护。” 说着,他将雌雄双剑插在地上,剑鞘与雪地接触的瞬间,竟让周围的积雪都停止了融化。

楚王愣住了,他没想到千行真人竟愿以命护鼎。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秦军的呐喊声,越来越近。亲兵慌张地喊道:“大王,秦军来了!”

楚王脸色骤变,他看了看千行真人,又看了看通红的九鼎,最终将佩剑扔在地上,长叹一声:“罢了,九鼎便交予你。若日后真有能让九州同心之人,希望他能记住,这九鼎,是用百姓的血铸的。” 说完,便带着亲兵往东边逃去。

千行真人望着楚王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转身对青禾道:“你速去通知各州的隐者,让他们在指定地点接应九鼎。我现在便将鼎身的‘山河社稷图’拓印下来,分成十四残片,与九鼎一同分藏。”

青禾点头,转身离去。千行真人从怀中取出羊皮纸,将其铺在雪地上,然后用剑尖轻轻刮过鼎身的纹路。通红的鼎身温度极高,剑尖接触的瞬间,便冒出阵阵白烟,千行真人的手被烫得通红,却丝毫没有停下。

他一边拓印,一边默念着图上的文字:“豫州鼎镇中原,幽州鼎守边疆,东海鼎控潮汐……” 每拓完一片,便将羊皮纸撕成小块,用内力烘干。等拓印完最后一片时,秦军已经杀到了山脚。

“真人,快走!” 青禾带着几位隐者赶回来,他们手中牵着几匹骏马,“各州的隐者都已到位,就等我们送鼎过去了。”

千行真人将十四片残片小心地收好,然后与隐者们一起,用内力将九鼎抬起,分别装上马车。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秦军的箭雨突然射来。千行真人挥剑格挡,箭支被剑光劈成两半,落在雪地上。

“你们先走,我来断后!” 千行真人道。青禾急道:“真人,你一个人……”

“无妨。” 千行真人微微一笑,“这雌雄双剑,还能再护一程。记住,残片聚散皆因民心,若日后有人争夺残片,切勿忘了‘九州同心’的初心。”

隐者们含泪点头,赶着马车往不同的方向离去。千行真人转过身,望着越来越近的秦军,握紧了手中的剑。他知道,自己今日或许会死在这里,但他不后悔 —— 只要九鼎与残片还在,天下就还有希望。

秦军的将领看到千行真人,厉声喝道:“大胆狂徒,竟敢阻拦秦军,还不束手就擒!”

千行真人没有回答,只是缓缓举起雌雄双剑。月光突然从云层中钻出,洒在剑身上,剑光瞬间变得耀眼。他想起自己铸剑时的初心,想起百姓流离的模样,想起 “侠者当护苍生,非助帝王” 的誓言。

“今日,贫道便以这双剑,护九鼎一程!” 千行真人一声长啸,剑随身动,朝着秦军冲去。剑光如练,在火光与月光中穿梭,秦军士兵纷纷倒地,却没有一人能靠近千行真人半步。

厮杀声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骊山脚下时,千行真人靠在一棵松树上,雌雄双剑插在身边的雪地里,身上满是伤口。他望着远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 他能感觉到,九鼎已经安全抵达各州,残片也藏好了。

青禾带着几位隐者赶回来时,千行真人已经没了气息。他的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块羊皮纸,上面写着几行字:“山河社稷图,非为帝王争,若得同心者,天下自安宁。”

青禾跪在雪地里,泪水滴落在羊皮纸上,晕开了字迹。他知道,千行真人虽然死了,但他的使命还在。从今日起,守护山河社稷图残片,寻找能让九州同心之人,便是他们这些隐者的责任。

多年后,青禾将千行真人的故事与残片的秘密,写成了一本《凌仙秘录》,藏在昆仑山的秘境中。而那十四片残片,散落在九州各地,引发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江湖纷争,也孕育出了一个个关于侠义、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

《一剑清风》;

《派衍昆仑》;

《溪隐侠踪》;

《山高路行》;

《千行修善》;

《古道西风》;

《秀色江湖》;

《三绝斗酒》;

《河岳群英》;

《合璧凌仙》;

《水殿沉沙》;

《万马惊风》;

《年湮世远》;

《流火飞星》。

此十四段传奇,恰如十四颗朗澈星辰,自时空裂隙而来,环拱着 “一刀定山河” 这轮江湖明月 —— 西门一刀的刚猛护民刀、苏墨的隐匿救民技、苏清鸢的柔性护弱袖,再到剑痴的气刀双绝、青霜的琴袖双绝、毒医仙的墨影医步,每一段传奇皆是一颗星辰,或耀于战场护民之途,或明于民间救急之径,或亮于弱势群体守护之境,将异世武学的 “护民” 微光,汇聚成照亮本朝江湖的璀璨星河。

若以一联概此传奇之厚重,当是 “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合水万年流”——“一派溪山” 喻十四传奇各成一脉,如华山之险、巴蜀之幽、南沼之秀,虽地域有别、招式各异,却皆承 “护民” 之魂,千古流芳;“三河合水” 拟三脉异世武学与本朝武艺相融,似楚水之柔、汉川之刚、南沼之灵,终汇于 “全民护民” 的江湖长河,万年不竭。这对联非仅书江湖景致,更是刻入历史肌理的武学传承注脚 —— 纵时空更迭,朝代变迁,此十四传奇所承载的护民初心,终将如溪山不朽、河水长流,在江湖史卷中熠熠生辉。

而千行真人 “九州同心” 之初心,恰是这轮 “一刀定山河” 明月的内核、这十四颗星辰的光源。它藏于西门一刀《战场刀法要义》的 “护民批注” 里,融于苏墨《墨家潜行秘典》的 “非杀要义” 中,显于苏清鸢《女子防护要义》的 “弱有所护” 句内;更经剑痴解武籍、毒医仙融医武、青霜传琴袖,将 “九州百姓同心护民” 的信念,注入本朝江湖的每一脉武艺 —— 华山清风剑法增 “护人闪”,巴蜀毒医术研 “抗疫虫”,南沼一阳指添 “护民气劲”,连民间护民刀法的柴刀挥砍间,皆有此初心流转。

这初心,不会因岁月磨洗而黯淡,更不会因江湖更迭而消散。它将随十四传奇的代代相传,藏于《异世武籍录》的残页间,显于护民医馆的石碑上,融于江湖人 “以武护民” 的每一招式里 —— 今日清风镇孩童练 “流云袖” 护稚童,明日南沼弟子施 “一阳指” 解民疾,后日民间义士挥 “护民刀” 退恶徒,皆是 “九州同心” 初心的延续。

纵江湖路远,岁月绵长,此十四传奇如星辰恒耀,“一刀定山河” 似明月永照,千行真人 “九州同心” 的初心,更将在刀光剑影、琴音袖舞、药香弥漫的江湖传承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直至海枯石烂,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