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了一圈,肚子饿得更厉害了,可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只能看着那些好吃的咽口水。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街上的行人纷纷找地方躲雨。
我也赶紧跑到一个屋檐下躲雨,看着雨中的街道,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我看到有不少百姓冒着雨往酒楼跑,想要买热菜回家吃,可路上湿滑,有一个大婶不小心滑倒了,手里提着的菜洒了一地,大婶坐在地上哭得伤心,说这是给生病的丈夫买的,现在菜没了,钱也白花了。
看到这一幕,我脑子里突然闪过现代的外卖业务,如果我在这里开一家外卖店,给百姓送热菜上门,会不会有生意?
这个想法让我眼前一亮,在现代,外卖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想出门、或者没时间做饭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虽然现在是古代,但百姓对热菜的需求应该是一样的,而且这里没有外卖,我要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不定能成功。
想到这里,我干劲十足,决定立刻行动起来。
我回到破屋,开始琢磨怎么开展外卖业务。
首先得有传单,让百姓知道有外卖这个东西。
可我翻遍了整个屋子,也没找到一张纸,最后没办法,只能把身上衣服的干净内衬撕下来,用炭灰在上面写字。
我写道:“阿福外卖:热菜送到家,一文起送,西市以内半时辰到。”
写完后,我拿着这些 “传单”,再次来到西市,挨家挨户地张贴,还在集市的显眼位置也贴了几张。
可结果却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路人要么无视我的传单,要么看了之后哈哈大笑,说我是痴人说梦,还说哪有人会花钱让人送菜上门,自己去酒楼买不是更放心。
面对众人的嘲笑,我没有气馁,毕竟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时间被接受的。
我回到破屋,开始准备食材,打算先做出几道拿手菜,用味道征服大家。
我最拿手的就是番茄炒蛋,简单又好吃,在现代可是很受欢迎的家常菜。
我带着仅有的三文钱,来到西市的菜摊,想要买番茄。
可我问了好几个菜摊,摊主都不知道什么是番茄,我比划了半天,说 “红果子,圆的,酸溜溜的”,一个卖菜的老伯才明白过来,说我要的是 “番柿”。
老伯叫李老栓,他的菜摊上正好有番柿,我问他多少钱一斤,他说两文钱一斤。
我身上只有三文钱,要是买一斤,就只剩一文钱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我只能跟李老栓砍价,说我以后会天天来买他的菜,还会帮他吆喝生意,让更多人来买他的番柿。
李老栓看我可怜,又觉得我挺真诚的,最终同意一文钱卖给我三个番柿。
我拿着番柿回到破屋,又找邻居借了点鸡蛋,开始做起番茄炒蛋。
我先把番柿切成块,用糖渍了一会儿,中和一下酸味,然后把鸡蛋打散,热锅倒油,先把鸡蛋炒好盛出来,再炒番柿,等番柿炒出汁后,再把鸡蛋倒回去一起炒,最后加点盐调味。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番茄炒蛋就做好了,香味飘满了整个破屋,我忍不住尝了一口,味道和现代的差不多,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