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青藤中学正式进入寒假。校园里没了往日的喧闹,只有零星的教职工在值班,老槐树的枝干光秃秃的,积着一层薄雪,蓝叶树苗被工人围上了保温棉,淡蓝色的叶子在保温棉缝隙里若隐若现,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温柔微光。
林深背着书包走进校门时,手里提着妈妈准备的保温桶,里面装着热腾腾的姜茶 —— 昨天值班的张老师说,寒假里校园冷清,想让他帮忙给值班的老师们送点热饮。自从地脉稳定后,林深成了校园里的 “常客”,寒假前,校长还特意把 “青藤记忆馆” 的钥匙交给了他,让他帮忙照看馆里的旧物,防止受潮。
“林深来了!” 传达室的王大爷笑着打招呼,手里拿着一个旧的搪瓷杯,“快进来烤烤火,外面雪风大。” 林深走进传达室,暖炉里的炭火正旺,烤得人浑身暖洋洋的。王大爷递给林深一块烤红薯,笑着说:“昨天有个老校友来学校,说是 1985 届的,叫方秀兰,想找当年的毕业纪念册,说册子上有她和你外婆的合影,还有你外婆给她写的留言。可惜学校档案室翻遍了都没找到,她还挺失落的,说那本册子对她特别重要。”
林深的心猛地一跳。1985 届,正好是外婆在青藤中学当图书馆管理员的年份,方秀兰这个名字,他在外婆的《小王子》扉页上见过,外婆当年在扉页写着 “赠秀兰,愿你永远记得老槐树下的故事”,原来方秀兰是外婆当年的学生!
“王大爷,您知道方奶奶住在哪里吗?” 林深急切地问。他想起妈妈实验笔记里提到的 “记忆载体能修复残缺记忆”,方秀兰寻找毕业纪念册,说不定不只是为了合影,可能她的记忆里有关于外婆和地脉的重要片段,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或地脉波动变得残缺了。
王大爷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登记本:“她登记了地址,就在学校附近的幸福小区 3 号楼,还留了电话,说要是找到纪念册就联系她。” 林深记下地址和电话,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 他要帮方秀兰找到毕业纪念册,不仅是为了圆她的心愿,更是为了寻找外婆当年留下的地脉守护线索。
离开传达室,林深先去了 “青藤记忆馆”。馆里很安静,只有暖空调的嗡嗡声,展示柜里的旧物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妈妈的实验笔记本、外婆的《小王子》、顾老先生的拐杖、夏星留下的蓝色徽章,还有很多老校友捐赠的毕业纪念册、旧照片。林深走到 “1980-1990 届” 的展示区,仔细翻看每一本毕业纪念册,却没看到 1985 届的册子,只有一个空的展示盒,上面贴着 “1985 届毕业纪念册(待寻回)” 的标签。
“难道真的找不到了?” 林深有些失落,他坐在展示柜前的长椅上,翻开外婆的《小王子》,手指轻轻拂过扉页上的 “秀兰” 二字。突然,书页里掉出一张小小的书签,是用老槐树的叶子压制而成的,书签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是外婆的字迹:“秀兰的纪念册,藏于老地方,待她记起‘桂花雨’的约定。”
“桂花雨的约定?” 林深喃喃自语。他想起外婆的 “地脉守护日志” 里提到过,1985 年的秋天,青藤中学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桂花落了满地,她和学生们在树下捡桂花,还约定十年后再回校看桂花雨。难道 “老地方” 指的是老槐树下?
林深立刻起身,朝着老槐树跑去。老槐树下的积雪已经被清扫过,露出了一圈圆形的土地,正是当年他们种植蓝叶树苗的地方。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开泥土 —— 泥土很松软,像是被人翻动过。挖了大约十厘米深,手指触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盒子上刻着 “1985 届毕业纪念册” 的字样,还画着一朵小小的桂花。
“找到了!” 林深激动地喊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把木盒抱出来。木盒已经有些腐朽,但里面的纪念册保存得很好,深蓝色的封面,上面印着 “青藤中学 1985 届毕业纪念册”,封面上还沾着一点干了的桂花,像是外婆当年特意留下的。
林深抱着木盒,坐在老槐树下的长椅上,轻轻翻开纪念册。第一页就是班级合影,外婆站在最后一排,穿着灰色的外套,手里拿着《小王子》,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她旁边站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眼睛亮晶晶的,应该就是方秀兰。合影下面,是外婆写的班级寄语:“愿你们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老槐树下的桂花,永远记得你们的青春。”
继续往后翻,里面贴着很多老照片:学生们在操场上跳皮筋、在图书馆里看书、在实验楼前合影,还有一张是方秀兰和外婆在老槐树下的合影,两人手里都捧着桂花,笑得格外灿烂。照片下面,是外婆给方秀兰的留言:“秀兰,你说想当一名老师,像老槐树一样守护学生,外婆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若有一天你忘记了初心,就回到老槐树下,看看桂花,想想我们的约定。”
“原来方奶奶当年想当老师。” 林深心里暖暖的,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王大爷给的电话。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通了,方秀兰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激动:“喂?是学校吗?找到纪念册了?”
“方奶奶您好,我是林深,林慧的儿子,也是现在的地脉守护者。” 林深的声音带着笑意,“我在老槐树下找到了您的毕业纪念册,您现在方便来学校吗?我想亲手交给您。”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哽咽声,方秀兰的声音带着泪水:“太好了…… 太好了…… 我找了它三十年,终于找到了!我现在就过去,麻烦你等我一下。”
挂了电话,林深抱着纪念册回到 “青藤记忆馆”,他把纪念册放在展示柜里,又拿出妈妈的实验笔记本和外婆的书签,放在旁边 —— 这些物品里的记忆能量,或许能帮助方秀兰修复残缺的记忆。
大约半小时后,传达室的王大爷领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进了 “青藤记忆馆”。老奶奶穿着一件深红色的羽绒服,手里拄着拐杖,眼神里满是期待和紧张,正是方秀兰。她看到展示柜里的毕业纪念册,脚步顿住了,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就是它…… 就是它…… 三十年了,我终于又见到它了。”
林深走过去,轻轻拿出纪念册,递给方秀兰:“方奶奶,这是您的纪念册,外婆当年把它藏在了老槐树下,说等您记起‘桂花雨’的约定就会找到它。”
方秀兰接过纪念册,双手颤抖着翻开,当看到和外婆的合影时,她泣不成声:“我记起来了……1985 年的秋天,桂花落了满地,我和外婆在老槐树下捡桂花,她说‘秀兰,等你当了老师,就把你的故事写在纪念册里,让老槐树记住’。后来我真的当了老师,却在一次搬家时弄丢了纪念册,慢慢的,连和外婆的约定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本很重要的册子,里面有外婆的留言……”
林深看着方秀兰,想起 “记忆雨” 和 “记忆雪晶” 的作用,他从口袋里掏出外婆的书签,放在纪念册上:“方奶奶,这是外婆当年夹在《小王子》里的书签,上面有她的能量,或许能帮您记起更多和她有关的事情。”
方秀兰接过书签,放在手心轻轻抚摸。突然,她的身体轻轻一颤,眼神变得有些迷茫,然后慢慢露出了笑容:“我记起来了!1985 年的冬天,我感冒了,外婆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给我煮了姜茶,还拿了一本《小王子》给我看,说‘感冒的时候看温暖的故事,病会好得更快’。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躲在图书馆里哭,外婆找到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为什么出发’,她还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了‘不忘初心’四个字……”
林深和王大爷静静地听着,眼里都有些湿润。这些温暖的记忆,被时间和地脉波动掩埋了三十年,如今在纪念册和书签的能量下,终于重新回到了方秀兰的脑海里。
就在这时,“青藤记忆馆” 里突然响起一阵轻微的 “沙沙” 声,像是桂花飘落的声音。林深抬头一看,展示柜里的外婆《小王子》发出淡淡的蓝光,光雾中慢慢浮现出模糊的场景 ——1985 年的图书馆,外婆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小王子》,方秀兰坐在她对面,正认真地听她讲故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是‘记忆回声’!” 林深惊喜地说,“当地脉能量与强烈的情感记忆共鸣时,会出现‘记忆回声’,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场景,还能听到过去的声音。”
果然,光雾中传来外婆温和的声音:“秀兰,这本书送给你,以后遇到困难了,就看看它,想想老槐树下的桂花,想想我们的约定。” 还有方秀兰清脆的声音:“谢谢外婆,我一定会成为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方秀兰看着光雾中的场景,眼泪流得更凶了,她伸出手,像是想触摸外婆的身影:“外婆…… 谢谢您,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当了三十年老师,教出了很多学生,他们都说我像您一样温暖……”
光雾慢慢散去,《小王子》的蓝光也淡了下来,但方秀兰的脸上却带着释然的笑容。她把纪念册和书签紧紧抱在怀里,对林深说:“孩子,谢谢你,不仅帮我找到了纪念册,还帮我记起了这么多温暖的事情。这些年,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现在才知道,是丢了和外婆的记忆。以后,我会经常来学校,看看老槐树,看看蓝叶树苗,给你们讲外婆当年的故事。”
林深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这就是记忆之心和地脉守护的意义 —— 不仅是稳定地脉能量,更是帮助每一个与青藤中学有关的人,找回属于自己的温暖记忆,让这些记忆像老槐树的根一样,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
当天下午,林深给江哲打了电话,告诉了他方秀兰的事情。江哲很快就赶到了学校,他带来了最新的地脉检测仪,对 “青藤记忆馆” 和老槐树周围的地脉能量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方秀兰的记忆修复后,地脉里的温暖记忆能量增加了很多,记忆之心的波动也更稳定了。” 江哲看着检测仪上的曲线,笑着说,“而且,我发现 1985 届的毕业纪念册里,还藏着微量的‘时空晶体’粉末,应该是你外婆当年特意放进去的,用来保护纪念册里的记忆不被时间侵蚀。”
“外婆果然考虑得很周全。” 林深感慨道。他想起外婆的 “地脉守护日志” 里写的 “每一件与地脉有关的记忆载体,都需要用心守护”,外婆当年把时空晶体粉末放进纪念册,就是为了让这份记忆能跨越三十年,重新回到方秀兰的身边。
江哲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标本盒,递给林深:“这是我今天在实验室制作的‘记忆标本’,用蓝叶草的叶子和少量时空晶体粉末制成的,能长久保存记忆能量。你可以把它放在 1985 届纪念册的展示盒里,以后再有老校友来参观,就能通过标本感受到当年的记忆能量,说不定还能唤醒更多人的残缺记忆。”
林深接过标本盒,里面的蓝叶草叶子泛着淡蓝色的光,和蓝叶树苗的叶子一模一样。他把标本盒放进展示柜,和纪念册、书签放在一起,三者的蓝光相互呼应,在展示柜里形成了一道小小的光带,像是在诉说着 1985 年的温暖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方秀兰果然经常来学校。她会在 “青藤记忆馆” 里给值班的老师和偶尔来参观的游客讲外婆当年的故事,会在老槐树下捡几片落叶做成书签,还会给蓝叶树苗浇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她还会带来自己当年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捐赠给 “青藤记忆馆”,让这些承载着她教学记忆的物品,成为新的 “记忆载体”。
一月下旬的一天,天降大雪,青藤中学的校园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老槐树和蓝叶树苗都裹上了白色的 “外衣”。方秀兰带着她的孙子来到学校,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穿着红色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雪人模型。“这是我的孙子小宇,” 方秀兰笑着说,“我带他来看看外婆当年的学校,看看老槐树和蓝叶树苗,让他也听听我们的故事。”
小宇对校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跟着林深来到蓝叶树苗旁,指着树苗上的保温棉问:“哥哥,这棵树为什么要穿‘衣服’呀?它是不是怕冷?”
林深笑着说:“是啊,它还小,需要保暖。等春天来了,它就会长出更多的叶子,叶子上还能看到过去的故事呢。” 他拿起一个落在地上的雪晶,递给小宇,“你看这个雪晶,里面能看到未来的场景,说不定能看到你以后来这里上学的样子。”
小宇接过雪晶,放在眼前仔细看,突然兴奋地大喊:“奶奶!我看到了!我看到我穿着这里的校服,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打球,还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阿姨,给我们讲地脉守护的故事,她长得和你给我看的照片里的林慧奶奶很像!”
方秀兰和林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和感动。小宇看到的,或许就是未来的场景 —— 他会来到青藤中学上学,成为这里的学生,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地脉守护者,继续传承这份温暖的责任。
当天晚上,林深在 “青藤记忆馆” 里待了很久。他坐在展示柜前,看着 1985 届的毕业纪念册、外婆的书签、江哲制作的记忆标本,还有夏星留下的蓝色徽章,心里满是平静和幸福。他拿出妈妈的实验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了新的内容:
今日,帮方秀兰奶奶找回 1985 届毕业纪念册,唤醒了她与外婆的温暖记忆。原来,地脉守护的意义,不仅是稳定能量,更是守护每一个人的青春记忆,让这些记忆跨越时间,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方奶奶的孙子小宇在雪晶里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或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当下的校园,更是未来的希望,是每一个与青藤中学有关的人的梦想和记忆。
愿未来的每一个冬天,都有温暖的记忆相伴;愿未来的每一代守护者,都能感受到这份责任带来的幸运和幸福。
写完后,林深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窗外。月光下的老槐树和蓝叶树苗静静地矗立在雪地里,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所有人的记忆和梦想。地脉深处的记忆之心,依旧在安静地跳动着,它的光芒透过积雪,透过月光,透过 “青藤记忆馆” 的窗户,洒在林深的身上,温暖而坚定。
林深知道,寒假里的这段小插曲,只是地脉守护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老校友回来寻找记忆,还会有更多的记忆现象出现,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守护的行列。而他,会带着外婆和妈妈的期望,带着方秀兰奶奶的感谢,带着夏星的祝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记忆,守护着青春,守护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温暖,直到未来的某一天,与夏星在未来的青藤中学相遇,一起见证更多美好的故事。
寒假的校园虽然安静,但 “青藤记忆馆” 里的灯光却一直亮着,像是一盏温暖的灯,照亮着每一段逝去的青春,每一份珍贵的记忆,也照亮着未来的每一段路程。而这盏灯的光芒,会随着地脉的守护,永远明亮,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