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起刀,正要斩下去,李昭仪却开口了:“沈将军,留他一命。”
沈惊鸿回头,疑惑地看着李昭仪。
李昭仪走到他身边,看着瘫在地上的王承业,眼神冰冷:“杀了他,太便宜他了。我要让他活着,看着自己的势力被瓦解,看着自己的家族被覆灭,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沈惊鸿颔首,收起刀,上前一步,将王承业押了起来。王承业还在挣扎,嘴里骂骂咧咧,却被沈惊鸿一拳打在脸上,顿时没了声音,只剩下呜咽。
沈惊鸿押着王承业,路过萧景琰身边时,停下脚步,语气带着几分嘲讽:“萧将军,方才末将与叛军厮杀时,您的兵马倒是看得很清楚。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来观赛的,不是来护驾的。”
萧景琰脸色难看,像吞了苍蝇一样,却只能强装镇定:“本将军是在等最佳时机,若贸然出手,恐伤了公主与幼帝。沈将军劳苦功高,本将军会向公主为你请赏。”
“不必了。” 沈惊鸿转身,声音冷淡,“末将护主,不是为了赏。只是为了对得起先帝的恩,对得起公主的信任,对得起天下百姓。”
看着沈惊鸿离开的背影,萧景琰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他忽然意识到,这个寒门武将,不仅有勇有谋,还深得李昭仪的信任,甚至深得百姓的爱戴 —— 再这样下去,他真的要被取代了。
第五章 朝堂博弈,惊鸿争权
王氏倒台后,朝堂格局重新洗牌。王承业被打入天牢,太后被废黜,迁往行宫,终身不得回京,王氏的党羽也被一一清算,户部与吏部重新回到皇室手中。李昭仪以 “辅佐幼帝” 为名,开始亲掌朝政,而沈惊鸿因护主有功,被升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手握京畿六卫兵权,与萧景琰的五卫兵马分庭抗礼。
萧景琰自然不甘心。他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怎么能容忍一个寒门武将骑在自己头上?他联合江南世家,在朝堂上处处针对沈惊鸿 —— 沈惊鸿提出改革军制,加强边军训练,萧景琰就说 “军制乃祖制,不可擅改,否则恐动摇军心”;沈惊鸿建议减免百姓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萧景琰就说 “国库空虚,减免赋税会动摇国本,若遇天灾人祸,朝廷无钱应对”;沈惊鸿主张重用寒门人才,萧景琰就说 “寒门子弟出身低微,不懂礼仪,若让他们入朝为官,岂不是有损朝廷体面”。
永安二十八年,三月。
朝堂上,又因 “是否增设寒门科举名额” 一事吵了起来。此事是沈惊鸿提出的,他认为如今朝堂官员多是世家子弟,寒门有才之士难有出头之日,增设寒门科举名额,既能为朝廷选拔人才,又能安抚百姓,还能制衡世家势力,可谓一举多得。
沈惊鸿站在殿中,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字字铿锵:“如今朝堂官员,多是世家子弟,他们凭借家族势力入朝,却未必有真才实学。而寒门子弟中,不乏有识之士,却因出身低微,难有出头之日。先帝在世时,就曾说过‘天下英才,不分出身’,如今增设寒门科举名额,占总名额的三成,正是遵循先帝遗愿,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若能如此,不仅能让朝堂更有活力,还能让百姓看到希望,对皇室更加忠心,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