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也有些意外,推了推眼镜:“徐峰?你有思路?”
“嗯,老师,我有两种解法。”徐峰站起来,声音平静又清晰。
“哦?两种?”老陈来了兴趣,“那你上来写写。”
徐峰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他先看了一眼题目,然后开始写第一种解法——和张薇的代数法不同,他用的是几何法,通过构造辅助线,将函数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步骤简洁明了。
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字迹工整又有力。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老陈站在旁边,眉头渐渐舒展开,眼神里露出赞许的目光。林雪看着黑板上的解题步骤,眼睛越睁越大——这种方法她从来没想过,竟然这么简单!
“好,第一种解法很好,思路很新颖。”徐峰写完第一种,老陈立刻说道,“那第二种呢?”
徐峰点点头,在旁边写下第二种解法——这次用的是代数法,但比张薇的方法更简洁,他通过因式分解,巧妙地简化了步骤,避开了复杂的计算。
“厉害啊!”
“这方法我怎么没想到!”
下面的同学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语气里满是惊讶。张薇看着黑板上的两种解法,脸有些红,坐了下来。
徐峰写完,转过身看着老陈。老陈拍了拍手,笑着说:“徐峰同学这两种解法都非常好!尤其是第一种几何法,思路独特,步骤简洁,比老师预想的还要好!大家要多向徐峰学习,解题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学会变通。”
全班响起一阵掌声,徐峰走回座位,坐下时,林雪还在看着他,眼神里满是好奇:“你怎么想到这两种方法的?我觉得好难啊。”
“其实也不难,就是换个角度想问题。”徐峰拿起自己的草稿纸,上面画着简单的思路图,“比如第一种方法,把函数图像画出来,再构造辅助线,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下课铃声响了,老陈拿着教案走了,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不少同学围过来,向徐峰请教解题思路。徐峰耐心地讲解着,偶尔穿插一些幽默的比喻——比如把函数图像比作“过山车的轨道”,把辅助线比作“连接两个景点的小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雪也凑了过来,指着草稿纸上的一个步骤,轻声问:“这里为什么要这样构造辅助线啊?我还是有点没懂。”
徐峰转过头,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她的睫毛很长,微微垂着,鼻尖小巧,嘴唇因为刚才的提问微微张开。阳光落在她的脸上,让她的皮肤看起来格外白皙。
徐峰定了定神,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你看,这个函数图像的顶点在这里,我们构造一条辅助线,把它和x轴连接起来,就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我们需要的数值了,是不是很像搭积木?”
“搭积木?”林雪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说:“好像还真有点像!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她的笑声很轻,像风铃一样,好听得让徐峰心里一颤。
“其实你只是没往这个方向想而已。”徐峰看着她的笑容,忍不住说道,“你很聪明,只要多换个角度,肯定能想到。”
林雪被他夸得脸一红,低下头,手指轻轻划着草稿纸,小声说:“你今天真的很不一样,以前你都不怎么说话的,现在不仅篮球打得好,数学也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