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低沉、略带失真感的电台前奏音乐响起,如同老旧收音机调频时的杂音,持续约10秒后渐变弱)

夜幽: (声音平稳、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幽冷质感) 各位深夜未眠的都市旅人,欢迎再次踏入《午夜回响》的阈限地带。

这里是FM103.7《午夜回响》,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夜幽。

白日喧嚣褪去,那些潜藏在钢铁丛林缝隙、蛰伏于日常表象之下的…不可名状之物,便悄悄地探出了触须。

今夜,我们将接听三位听众的电话,他们所遭遇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鬼魅,而是身体本身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畸变”之音。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聆听这畸形社会的低语。

线路已为您接通…

(电话接入的“嘟——咔哒”声效)

夜幽: 您好,这里是《午夜回响》。请问您怎么称呼?以及您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怎样一段经历?

林风: (听众 ,男声,约30岁,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和一丝不易控制的颤抖) 夜幽老师…我叫林风,是个录音师。就…就是给纪录片、电影什么的采集环境声的那种。我遇到的这事儿,真的…太邪门了!跟人说了都没人信,都说我是幻听或者设备坏了!但我敢用命担保,不是!

夜幽: 林风先生,不必激动,请慢慢说。您具体遇到了什么?幻听和设备故障是常见解释,但《午夜回响》的存在,就是为了倾听那些“常见”之外的角落。

林风: 谢谢,夜幽老师。

是这么回事儿…小半年了吧,市里一个挺有名的生态纪录片导演找到我,说要拍一部关于西郊那片原始森林的片子,需要一个绝对纯粹、没有被现代噪音污染过的森林白噪音样本。

要求特别高,必须是在森林最深处,凌晨三四点最寂静的时候录。

夜幽: 原始森林深处的白噪音…这听起来是个需要耐心和勇气的工作。您是在录制过程中发现了异常?

林风: 对!我第一次去,带了最好的便携式录音机和几种高端麦克风,还有一大堆备用电池和空白磁带。那地方是真偏啊,手机信号全无,只能靠卫星电话应急。

我找了个地方扎好帐篷,凌晨三点多,周围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很空灵,但待久了,又有点瘆得慌。

夜幽: 纯粹的寂静本身有时就是一种压迫。您录到了?

林风: 录了!第一次录了整整两个小时。回城后第一时间导进工作站…结果!一开始是正常的,风声、树叶摩擦、远处隐约的虫鸣…

但大约录到第37分钟开始,背景里就出现了一个…

一个女人的笑声!

夜幽: (声音微凝) 女人的笑声?在原始森林深处凌晨三点?

林风: 对!非常清晰!不是那种爽朗大笑,是那种…那种非常轻蔑、带着点嘲弄的嗤笑声。

“呵…呵…呵…”,频率不高,但每隔十几秒就出现一下,断断续续地混在白噪音里!

我当时汗毛都竖起来了!第一反应是设备故障或者干扰?

可我用的都是模拟磁带机啊,抗干扰能力很强!而且,我当时在现场,绝对没听到任何人的声音!

夜幽: 异常只出现在录音里…这本身就排除了即时环境音的干扰。您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