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委托与尘封的恨意
实验室的空气恒定的维持在20摄氏度,带着一丝金属和消毒液混合的冰冷气味。林薇摘下轻便的神经接入头盔,指尖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刚刚结束的是一段为期三小时的“极地探险者”体验评测,感官模拟逼真得让她甚至在结束后几分钟内仍觉得指尖残留着冻土的寒意。
“评测报告今晚十二点前提交系统。”助手的声音通过内线传来,平静无波。
“知道了。”林薇应了一声,声音同样听不出情绪。作为顶尖的“人生体验师”,她的工作就是深入各种沉浸式体验产品——从游戏到教育模拟,再到情感疗愈场景——评估其真实性、稳定性、情感冲击力以及潜在的伦理风险。她需要一颗足够冷静的大脑和一颗能够共情却不易沉溺的心。
回到个人休息室,她给自己倒了杯温水,目光扫过嵌入式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内部任务列表。大多是常规项目,报酬区间熟悉得令人倦怠。直到一条标红加粗的置顶委托闯入她的视线。
【特殊私人委托 - 优先级URGENT】 项目名称:“溯源”临终记忆胶囊原型机体验评测 委托内容:全程体验并评估指定宿主的一生记忆流(经宿主授权及技术处理),标注关键情感共鸣峰值点、记忆连贯性及潜在伦理风险。 时长:预计连续接入8-12小时(可分次,但建议单次完成以获得最佳连贯性) 报酬:₿300,000(预付50%,完成后结清剩余部分) 特殊要求:高度保密性,签署特殊免责及保密协议。体验师需具备极强心理素质及情绪抽离能力。
林薇的目光在那个报酬数字上停留了足足十秒。三十万比特币,足够买下她现在的公司还有富余。这价格高得离谱,甚至带着一种不顾后果的疯狂。临终记忆胶囊?她听过这类研发中的概念产品,利用先进神经接口和脑波解码技术,尝试提取并数字化个体临终前的记忆甚至意识片段,美其名曰“生命的存档”或“数字陵墓”。但技术极不成熟,伦理争议巨大。
高风险,高回报。后面还附带着对体验师的苛刻要求清单,几乎每一条都像是为她量身定定做:需要能精准识别细微情感波动,又能保持绝对客观;需要拥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记忆创伤场景;需要签署最严格的保密条款。
心脏莫名地快跳了一拍,不是因为报酬,而是某种更隐晦的、直觉性的悸动。她移动光标,点击了“接受委托”。
接洽安排得出奇迅速。两小时后,她已坐在市中心一家顶级会员制酒店的空中套房里。对面坐着一位自称安德森的中年男人,西装革履,银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审慎,每一个毛孔都透着精英律师的严谨与疏离。
“林薇女士,感谢您的时间。”安德森的声音平稳得像一条直线,“在开始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这份协议。尤其是第7条、第11条和第34条附款。”
虚拟文档投射在空气中,条款密密麻麻。核心内容:绝对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记录、泄露体验内容;体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生理、心理不适,委托方提供顶级医疗支持但免责;宿主身份信息高度加密,体验师仅在接入前获知必要基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