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阿昌赶紧拿起电话,按照名单一个个联系商户。有个开连锁奶茶店的老板很生气,在电话里吼道:“我把营业执照副本都发过去了,要是被人用来办贷款,你们赔得起吗?” 阿昌耐心地解释,一遍遍地承诺会解决问题,挂电话时,嗓子都哑了。

好在网安局那边很快有了消息 —— 诈骗邮箱已经被查封,资料还没来得及外传,只是有两家商户的法人信息被截图保存了。阿力带着网安局的工作人员,连夜找到了保存截图的中间商,把截图全部删除,还让对方签下了 “永不泄露” 的保证书。

第二天早上,阿昌和阿力带着赔偿方案,挨家挨户拜访提交资料的商户。他们不仅承诺承担未来一年的信息安全保险费用,还免费给商户升级了云管理平台的高级防护功能。那个生气的奶茶店老板,看着他们熬得通红的眼睛,终于松了口气:“你们这态度,我信得过。以后我的店,还用你们的系统。”

解决完数据安全危机,公司的口碑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因为 “负责任” 圈了一波粉 —— 不少商户主动找上门,说愿意跟 “敢担责的公司” 合作。阿力看着不断增加的订单,跟阿昌开玩笑:“没想到啊,一场麻烦还帮咱们做了免费广告。”

阿昌笑着摇摇头:“要是下次再出这种麻烦,我可扛不住了。”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很清楚,每次解决麻烦的过程,都是公司成长的过程 —— 从最初的订单数据丢失,到后来的支付漏洞,再到这次的黑客攻击,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靠的不仅是技术和人脉,更是 “不放弃” 的劲头。

又过了半年,“昌力科技” 准备拓展海外市场,第一个目标是东南亚。可刚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就遇到了新的麻烦 —— 当地的一家科技公司起诉他们,说他们的云管理平台侵犯了对方的 “远程协作专利”,要求他们停止在东南亚的运营,还要赔偿五百万美元。

阿力拿着起诉书,飞到新加坡跟对方谈判,可对方态度强硬,说要么赔偿,要么等着法院判决。阿昌则留在国内,带着技术团队梳理平台的远程协作功能,查找专利相关的资料。

“我查了对方的专利,是 2020 年申请的,主要涉及‘多设备实时同步’技术。” 阿昌在视频会议里,对着屏幕上的专利文件解释,“咱们的远程协作功能,用的是‘分布式同步’技术,跟他们的不一样,而且咱们 2019 年就做过相关的技术储备,有开发日志可以证明。”

阿力眼睛一亮:“那咱们就有胜算!你把开发日志和技术文档整理好,快递到新加坡,我找当地的专利律师,跟他们打官司!”

接下来的三个月,阿昌和阿力隔着时差并肩作战。阿昌每天整理资料到凌晨,把 2019 年的技术手稿、代码提交记录、甚至当时做的测试视频都找了出来,一一标注时间;阿力则在新加坡跑法院、见律师,还联系了当地的华人商会,找了几位技术专家做证人。

开庭那天,对方律师拿出专利证书,说 “昌力科技” 的远程协作功能跟他们的专利有 “80% 的相似度”。阿力的律师立刻反驳,提交了阿昌整理的开发日志和测试视频:“我方在 2019 年就已掌握‘分布式同步’技术,比原告的专利申请时间早一年,何来侵权一说?” 接着,技术专家出庭作证,详细对比了两种技术的核心差异,证明 “昌力科技” 的技术是独立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