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五章 传承

老街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林楠的发小阿雅在城里做了五年设计师,听说老街的事后,辞职回来开了一家汉服体验店,店里的布料都是她从苏州挑回来的,款式也结合了老街的元素,生意格外红火。还有镇上的小伙子阿强,学过厨艺,在老街开了家小餐馆,专卖本地的家常菜,炖土鸡、炒笋干、腌笃鲜,每天都坐满了食客。

陈屿看着老街越来越热闹,心里又有了新想法。他召集了老街的商户们开了个会,提议一起打造“老街文化节”,把本地的民俗、美食、手工艺都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老街的故事。

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提议。阿雅负责策划汉服巡游和传统手工艺展示;阿强组织美食摊位,邀请镇上的手艺人来做桂花糕、红糖馒头、手工面条;陈屿则负责搭建主舞台,请戏班子来唱戏,还准备了老照片展,让大家看看老街的前世今生。

文化节举办的那天,老街挤得水泄不通。主舞台前坐满了人,戏班子刚唱完《穆桂英挂帅》,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美食区里,李婶的桂花糕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孩子们举着棉花糖在人群里穿梭;手工艺区里,编竹篮的张大爷、做木雕的刘叔被游客围得团团转,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们手里的活计。

陈屿和林楠忙着在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刚帮张大爷摆好编好的竹篮,就看见王婆婆带着几个老人坐在老樟树下,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虎头鞋。

“王婆婆,您怎么不去看唱戏啊?”陈屿走过去问。

“我在这儿守着咱们的老手艺呢。”王婆婆举起手里快缝好的虎头鞋,鞋面上的老虎眼睛亮晶晶的,“你看,这虎头鞋要纳七层底,穿起来舒服又辟邪,现在会做的人可不多了。”

一个穿连衣裙的年轻姑娘走过来,看着虎头鞋眼睛发亮:“婆婆,这虎头鞋卖吗?我想给我女儿买一双。”

“卖,卖!”王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你要是想学,我也可以教你,咱们可不能让这手艺断了。”

年轻姑娘高兴地答应了,蹲在王婆婆身边,认真地看她穿针引线。陈屿看着这一幕,心里突然有了个更坚定的念头——他要在杂货店里开辟一个“手工艺传承角”,邀请镇上的老手艺人们定期来这里教大家做手工,让这些老手艺能一代代传下去。

说干就干,第二天陈屿就把店里靠里的一块地方腾了出来,摆了两张大桌子,还挂了块木牌,上面写着“手工艺传承角”。他先请了王婆婆来教虎头鞋,又请了张大爷来教编竹篮。没想到消息一传出去,不仅有游客来学,连镇上的年轻人和小朋友都来了。

每个周末,杂货店的传承角都挤满了人。小朋友们跟着张大爷学编小竹筐,虽然编得歪歪扭扭,却一个个兴致勃勃;年轻的姑娘们跟着王婆婆学绣手帕,针脚从生疏到熟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陈屿和林楠也跟着学,林楠绣的手帕上有老樟树的图案,被王婆婆夸“比当年她娘绣得还好”。

这天下午,陈屿正在传承角帮张大爷整理竹篾,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店里——是他在城里的大学老师,李教授。李教授是研究民俗文化的,之前陈屿在城里时,常跟他聊起老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