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盛夏的阳光洒满铁城,重建后的市中心广场焕然一新——原本布满裂痕的地面被重新铺设了防滑瓷砖,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文明重生”雕像,基座上刻着全球五十六个幸存者基地的名字,顶端的金属人像高举着象征希望的火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广场周围的建筑也已修复完毕,曾经布满弹孔的墙面被重新粉刷,玻璃幕墙反射着蓝天,街道上行人往来穿梭,有的推着装满蔬菜的手推车,有的带着孩子在路边的长椅上玩耍,偶尔还能看到巡逻队员骑着电动巡逻车经过,整个城市充满了久违的生机。

“首领,各基地的代表都到齐了,全球联盟大会可以开始了。”张岚走到林越身边,递过来一份签到表,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东海基地的王海首领还带来了他们新捕捞的深海鱼,说要让大家尝尝鲜;西域基地的代表则带了不少特色瓜果,现在都放在会议中心的食堂里了。”

林越笑着点头,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深蓝色联盟制服——这是全球联盟统一制定的制服,胸前绣着金色的联盟徽章,象征着人类的团结与重生。“走,我们去会议中心,别让代表们等急了。”

全球联盟会议中心设在铁城原市政府大楼内,经过修复和改造,这里成为了全球联盟的常设办公地点。一楼的大会议厅里,五十六个基地的代表已经就座,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份《全球文明重建规划草案》,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各基地重建后的景象——绿洲联盟的农田里金黄一片,冰雪基地的太阳能发电站整齐排列,东海基地的渔船在海上穿梭,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希望。

林越走进会议厅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代表们纷纷起身,眼神里满是敬佩与期待。他走到主位上坐下,等掌声平息后,拿起话筒说道:“各位代表,欢迎来到铁城参加第一届全球幸存者联盟大会。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从末日联盟成立到全球联盟壮大,从疫苗研发到城市重建,我们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所有幸存者的共同努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今天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有三个议题:一是审议《全球文明重建规划草案》,明确未来五年的重建目标;二是讨论全球资源调配方案,确保各基地均衡发展;三是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推动全球科技协同进步。”

第一个议题提出后,会议厅里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绿洲联盟的李青率先发言:“《规划草案》里提到要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我们绿洲联盟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培育出的抗旱小麦,在缺水环境下也能高产,适合推广到西域、沙漠等干旱地区。”

冰雪基地的宫寒接着说:“我们基地的低温技术团队研发出了新型保温材料,能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合用于高纬度地区的城市重建,我们可以免费向各基地提供技术资料。”

东海基地的王海则表示:“我们已经修复了三座造船厂,能生产小型运输船和渔船,未来可以组建全球海运网络,帮助内陆基地运输物资,也能探索更远的海域,寻找更多的资源。”

代表们纷纷发言,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支持方案,《全球文明重建规划草案》在讨论中不断完善,最终全票通过。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全球联盟将重点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清理十座大型城市,建立五十个定居点,实现全球幸存者集中居住;二是构建全球交通网络,连接五大洲的主要基地;三是完成全球环境修复,使生态环境恢复到末世前的80%。

在讨论全球资源调配方案时,部分小型基地的代表提出了困难——他们所在的区域资源匮乏,缺乏工业设备和医疗人员,重建进度缓慢。林越听完后,提出了“资源互助计划”:“大型基地要发挥优势,向小型基地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支持;小型基地则根据自身条件,提供特色资源,如矿产、农产品等,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联盟将设立‘重建基金’,用晶核和积分支持困难基地的重建工作。”

这个计划得到了所有代表的支持,各大型基地纷纷承诺提供援助——末日联盟承诺提供五十台工业机床和一百名技术人员;绿洲联盟承诺每月提供五百吨粮食;东海基地承诺帮助修复沿海小型基地的港口。

第三个议题讨论时,苏晴带着科研团队走进会议厅,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科技报告。“各位代表,我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的话刚说完,会议厅里立刻响起了欢呼声。

苏晴走到屏幕前,调出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图片:“我们利用从南极科研站获取的资料,结合工业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这个反应堆体积只有一间教室大小,却能持续输出100兆瓦的电力,相当于一座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而且燃料是取之不尽的海水,没有任何污染。”

她播放了一段实验视频:画面中,反应堆启动后,核心区域出现了蓝色的等离子体,仪表盘上的电力输出数值不断上升,稳定在100兆瓦后,开始为模拟城市供电,街道上的灯光、工厂的机器、居民楼的家电都正常运行。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两座实验性反应堆,分别在铁城和末日联盟总部运行,供电稳定率达到99%。”苏晴激动地说,“未来一年,我们计划在全球各主要基地建设五十座反应堆,彻底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为城市重建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

代表们看着视频,脸上满是震撼和兴奋。西域基地的代表激动地说:“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我们沙漠地区的城市重建就有了保障!再也不用依赖化石燃料,还能利用电力淡化海水,解决饮水问题!”

“不仅如此,”林越补充道,“可控核聚变技术还能为全球交通网络提供动力——我们正在研发的电动飞船和高速列车,都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反应堆建成后,这些交通工具就能投入使用,真正实现全球互联互通。”

大会持续了三天,除了审议议题,代表们还参观了铁城的重建成果——全自动工厂里,机械臂正在生产家电;农业区里,智能灌溉系统正在为庄稼浇水;居民区里,孩子们在学校里上课,老人们在公园里锻炼,每一处景象都让代表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大会结束时,所有代表在“文明重生”雕像前合影留念,林越作为全球联盟首领,与各基地代表共同签署了《全球文明重建公约》,承诺将携手共进,为人类文明的重生而努力。

大会结束后,林越留在铁城,指导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工作。这天,他来到位于铁城郊区的反应堆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反应堆的核心部件——由变异领主鳞片混合特殊金属制成的反应堆外壳,能承受上亿度的高温和巨大的压力。

“首领,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已经安装完毕,预计下周就能进行试运行。”负责建设的工程师汇报说,“我们还在反应堆周围建设了防护设施,确保运行安全。”

林越点了点头,走到控制台前,查看反应堆的各项参数:“一定要做好安全检测,不能有任何疏漏。另外,要尽快培训技术人员,确保各基地的反应堆建成后,都有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

工程师连忙点头,承诺会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林越走出建设现场,站在高处眺望铁城——远处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工作,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居民区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的炊烟,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就在这时,联盟通讯器传来苏晴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首领,我们的科研团队在清理一座废弃的生物实验室时,发现了末世前的‘人类基因库’!里面保存着大量的人类基因样本和动植物种子,还有完整的基因编辑技术资料!”

林越心里一喜,人类基因库的发现,意味着他们不仅能保护人类的基因多样性,还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更适应末世后环境的农作物和家畜,甚至能治疗一些末世前的疑难病症。“太好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基因库,尽快将资料和样本运回科研中心,我马上过去!”

他立刻乘坐直升机返回末日联盟总部的科研中心,刚走进实验室,就看到苏晴和科研人员们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容器忙碌——这个容器就是人类基因库,里面装满了液氮,保存着数千份基因样本和种子。

“首领,您看!”苏晴打开一个样本盒,里面存放着一份标注着“水稻高产基因”的样本,“这个基因样本能让水稻的产量提高50%,而且抗病能力强,适合在各种环境下种植。我们只要将这个基因导入现有的水稻品种,就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林越接过样本盒,小心翼翼地查看:“一定要做好样本的分类和保存工作,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另外,组建专门的基因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和家畜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苏晴点头,立刻安排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林越看着忙碌的科研团队,心里满是感慨——从末世初期的艰难求生,到现在拥有疫苗、可控核聚变、基因库等先进技术,人类文明正在一步步重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所有幸存者的坚持与努力。

这天晚上,林越站在超市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反应堆已经启动,核心区域的蓝色光芒在夜色中格外耀眼,为整个联盟区域提供着充足的电力。街道上的灯光璀璨,居民们在广场上散步、跳舞,孩子们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这是末世以来,最热闹、最温馨的夜晚。

系统提示音在林越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宿主推动全球文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人类基因库发现,完成‘文明重生’主线任务阶段性目标,奖励‘星际探索技术资料’、‘全球生态模拟系统’(可预测生态环境变化,优化修复方案)。”

林越打开系统面板,看着新解锁的科技资料,心里充满了期待。星际探索技术意味着人类未来可以走出地球,寻找新的家园;全球生态模拟系统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修复环境,让地球恢复往日的生机。

他知道,人类文明的重建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新的挑战——可能是未知的变异生物,可能是生态环境的反复,可能是资源分配的矛盾。但他坚信,只要全球联盟团结一心,只要科技不断进步,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人类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重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世界。

夜风拂过,带来了田野里的麦香,林越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想起末世刚开始时,自己躲在超市里,看着窗外的丧尸,心里只有恐惧和迷茫。而现在,他站在人类文明重生的十字路口,带领着百万幸存者,朝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这一路,有牺牲,有困难,有挑战,但更多的是希望,是团结,是坚持。林越知道,只要继续走下去,终有一天,人类文明会重新站在世界的顶端,甚至走向更广阔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