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零落地洒在他身上,圣婴降世。

许久后,叶林长舒一口气。

拿着手纸面色苍白地返回临时营地。

他对自己刚才的体验做了个总结。

还回味着刚刚毒红菇的味道,入口辛辣,有麻痹感。

接着,一个清奇的念头冒了出来。

嗯…这玩意儿味道这么冲,辣得惊人。

我这肚子疼,到底是中毒了,还是…单纯被辣到了?

3 报菜名

这个关于毒红菇的小插曲,并没耽误三人的脚程。

叶林领着两个学生,继续往密林深处进发。

他们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前行。

而是严格遵循样线法,进行野外大型菌物采集。

顾名思义,以脚下的山路——

即制定好的线路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样线,进行分层寻找,地毯式搜索。

全面覆盖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草地等保护区所有植被类型。

好巧,一节潮湿的腐木旁,长着一簇灰褐色的菌子。

叶林蹲下身,一边用手套轻轻拂去标本旁的落叶与断枝,一边进行采集标本的手法教学。

“看,野生的毒蘑菇。

发现目标后,别急着动手。

第一步,清理标本周围的杂物,保持生态环境的原貌。”

巨大的蕨类植物伸展着羽状的叶片,安静得只能听到叶老师沉重的呼吸声。

“然后,拍照。

这是新鲜子实体的生境照片,是最直观的证据。”

叶林取出相机,咔嚓咔嚓。

从不同角度给那丛蘑菇留下写真,确保其生长姿态和环境被完整记录。

“最后一步,详细记录。”

他从背包侧袋里抽出一本野外采集记录册,递给吕梦。

“海拔、经纬度、采集时间、地点,采集得到的标本首先进行形态学鉴定。

尤其是菌盖直径、颜色、形态和附属物。

菌褶是离生还是延生,菌柄有没有菌环和菌托……

全部记下来。”

大型真菌的生态位各有不同,全面的生境调查是数据完整性的前提。

吕梦接过本子,一笔一划地认真记录着。

赵昊则小心翼翼地拿着一把特制的小铁铲。

把整丛菌子连着底下那块土都给挖了出来。

“很好,采集时要确保根部完整,很多关键的鉴定特征都在基部。”

叶林赞许地点点头。

随即拿出一张锡纸,麻利地把这份标本包好。

“每份标本单独包裹,贴上编号。

防止交叉污染和物理挤压。它们很脆弱。”

一下午三个人就这么干着。

在林海中穿行。

两个学生从手忙脚乱,到后头也有模有样了。

叶林大脑中庞大的真菌数据库与眼前的实景一一匹配。

采集袋里用锡纸包裹的、沉甸甸的“山珍”越来越多。

调查完成后,他们会带回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毒素的靶向筛查定量分析。

山里的天说黑就黑。

赵昊跟着叶林一起熟练地搭建三顶帐篷,铺好三防布。

吕梦则去拾掇晚饭。

泡面、午餐肉罐头和无毒的野山泡,简单美味。

在附近寻了些干净的枯枝,篝火燃起,驱散了周遭的黑暗与寒意。

泡面的香气混合着罐头肉的香味,飘出去老远。

饭后,用烘干器烘干今天采集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