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外发现
秦岭的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
陈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眯着眼睛看向不远处的山体。滑坡后的断面裸露着,像是大山的伤口。作为省考古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他被派来评估这次山体滑坡对文物的潜在影响。
“小陈,这边!”带队的老赵在滑坡体东侧喊道,“有发现!”
陈默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脚下的泥泞让他步履维艰。老赵指着滑坡断面一处隐约可见的洞口,脸上满是兴奋。
“不像天然形成的,”老赵说,“刚才小张用设备探测过了,里面是空的,而且不小。”
陈默蹲下身,仔细观察洞口边缘。虽然被泥土部分掩盖,但仍能看出人工修凿的痕迹。他心跳不由得加快——在秦岭山区,这种人工洞穴很可能与古墓有关。
经过初步清理,一个约一米见方的洞口呈现在众人面前。一股阴冷的风从洞内涌出,带着泥土和某种难以名状的陈旧气息。
“我进去看看。”陈默系好安全绳,戴上头灯,第一个钻进了洞口。
洞内比想象中宽敞,向前延伸约五六米后,豁然开朗。陈默稳住呼吸,头灯的光柱在黑暗中划动。这是一个约二十平米的石室,四壁有明显的凿刻痕迹,中央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
“怎么样?”对讲机里传来老赵的声音。
“是个墓室,”陈默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有一具棺椁,保存相当完整。”
后续队员很快也进入了墓室。经过初步勘查,这是一个单室墓,没有耳室和墓道,形制简单却意外地坚固,难怪能在山体滑坡中保存下来。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具棺椁。它不是常见的木质,而是由某种黑色石材制成,表面刻满了精细的纹饰。陈默靠近细看,发现那些纹饰既非常见的云纹雷纹,也非动植物图案,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符号系统。
“这些符号...”陈默喃喃自语,不自觉地伸手想去触摸。
“先别动!”老赵制止了他,“等拍照记录完再说。”
在摄影组的闪光灯下,棺椁表面的符号更加清晰可见。陈默注意到,在棺椁头部位置,镶嵌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板,上面刻着的符号尤为复杂密集。
“老赵,你看这个。”陈默指着青铜板说。
老赵凑近细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不像我知道的任何一种古文字。有点像甲骨文,但又完全不同。”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呼喊声:“又下雨了!大家快出来,可能有二次滑坡!”
众人急忙退出墓室,临走前,陈默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具神秘的棺椁和上面的青铜符号。那些奇怪的符号仿佛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由于天气恶劣,考古队暂时撤回营地,决定等天气好转再继续工作。但谁也没想到,当晚就出了事。
凌晨两点,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陈默。
“小陈,快起来!墓室那边出事了!”是老赵的声音。
陈默一跃而起,打开门看见老赵满脸焦急地站在雨中。
“刚才看守的小王跑回来报告,说墓室里有奇怪的光,还有声音!”老赵语气急促,“我已经叫了其他人,咱们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