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跑到这里干啥?不会是找我来要钱吧!应该不会,她怎么会知道我拿了她的钱,再说也是她先拿错的包啊!陶鼎紧张地心砰砰乱跳,哪知道胡丽晴根本就没有看见他,顺着门边的楼梯,咔,咔,咔地就上二楼去了。
“看来她是来办事的,并不是来找我。这给我吓得。”陶鼎长长地出了口气。紧张地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要说这娘们身材挺不错的,这两条大长腿,把大厅里这些个大爷们眼睛都看直了。”陶鼎心里想,“可惜好白菜都被猪给拱了,跟了刘猛这个家伙。”
陶鼎回家的时候,没有再叫出租车。他徒步向家里走去。反正回去也是一个人,这样慢慢地在马路上溜达溜达,看看春天的风景也挺好的。
就这样信马由缰地溜达半天,到居住的小区附近时都下午5点多了。
陶鼎感到肚子也有点儿饿了。就走进了一家小饭馆,要了两个小菜,一瓶啤酒,一碗米饭,就吃喝了起来。饭馆墙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台老式的彩电。正在放着新闻节目。正好在播报关于国家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新闻。
陶鼎心里暗暗高兴,知道明天要开始的这波行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高兴之下,不禁又要了一瓶啤酒,酒足饭饱后,晕晕乎乎地回家就倒头睡觉了。
第二天,陶鼎早早的就骑车赶到了证券营业部。一看表,才刚九点过一点。还没有开盘,散户大厅里也还没来几个人。陶鼎到了交割柜台,先打印了昨天买进股票的交割单。这时的股票已经进入了无纸化时代了,并没有印刷的实物的股票。都是在账户中显示的数字,只有这个交割单才让人有一点真正持有股票的感觉。
这个时候进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明显比昨天多很多。看来股民们也都知道了那个新闻,知道今天股票必涨无疑。
很多人也开始在柜台填单子,或是在自助委托机前准备交易。自助委托机前也都全站满了人。
9点25分,集合竞价开始。随着大屏幕上一片通红的数字闪动,人们发出一片惊呼!
“高开了160个点,沪指高开160个点,涨幅将近30%!”大家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散户大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人们被套牢的太久了,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强劲的涨势了。
“牛市来了!牛市来了!”不知道是谁兴奋地大声喊了起来。
“快补仓吧!别踏空了!”也有人在这么喊。
越来越多的人跑向委托柜台和自助机。那里都排起了长队。
陶鼎站在大厅的后面,看着大屏幕,翻了几页后。他找到了昙花股份,这时候的最新价格是11.88元,上涨了将近10元钱,要知道那时候的股票还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陶鼎高兴地手舞足蹈,他在心里粗略地算了一下,现在账户上的钱应该有40多万了。
“太棒了!照这个速度,明天就够进大户室的了。”他心里想。
就这样股市大盘一天都是强劲上涨,个股也是全线飘红,无一下跌。当天收盘沪指上涨180点,涨幅30%多,而昙花股份收盘12.58,涨幅高达378%,位于涨幅榜第一位。
陶鼎账户资金达到47万多元。
陶鼎刚刚回到家里,门口就响起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老杨兴高采烈地站在门前。
哪里还有前两天寻死觅活的样子。
“陶鼎兄弟,你太厉害了!简直就是股神啊!走吧,到我家咱俩喝点儿,庆祝一下!”
“不用了吧!多麻烦您啊!”陶鼎推辞说。
“不麻烦,让你嫂子炒两个菜,还有酱牛肉和花生米,很快的!主要为了咱俩说说话,还有件事要请教你呢!”老杨连拉带拽把陶鼎请到家里。
家里只有杨大嫂,杨静回学校去了。
陶鼎到厨房又跟杨大嫂客气了一番,就被拉到桌子前坐下。
“今天股票涨得真好,我的损失回来一部分来了。你看明天还能涨吗?”老杨急切地问道。
“明天肯定涨,然后是六日休息,下星期一是最后一天上涨。您的股票无论是否解套,都一定要卖出去,千万不要犹豫,贪心!”陶鼎说道。
“好的,我都听你的,兄弟。”老杨说道。
“还有件事情要请教您这个大学生”老杨说着走进里屋拿出了一本书。
“您姑娘不就是大学生吗?怎么不问她呢?”陶鼎好奇的问。
“问过,她说看不懂。”老杨把书放到陶鼎面前。
那是一本发黄的,看起来很破旧的线装书。
连封皮都没有了,竖排版的,看字迹像是手写的样子。都是工整的小楷,字写得非常漂亮。但是都是繁体字,难怪杨静不太认识。
陶鼎平常非常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历史类的,所以看繁体字不是问题。
他仔细地看了几页,对老杨说:“这是一本古代的药书,就是记载各种偏方的书。估计应该是明清时期的。您从哪里弄来的?”
“那就对了,这是我前些天整理我父亲的遗物找到的。我文化低,看不懂。问姑娘,她也说看不懂。想把它扔了,看着好像还挺有年头的东西。就想起来问问你。如果是药书就对了,听我父亲说,我爷爷就是个医生,不过是个游方郎中。不是正式行医坐堂的。”老杨说道。
这时候,杨大嫂已经把饭菜和酒都摆好了。老杨连忙招呼陶鼎喝了起来。
在老杨家吃完饭,陶鼎把那本古书借回家又看了起来。
发现有治疗小儿惊吓的偏方,有治疗斑秃的偏方,还有治疗说话结巴的偏方。陶鼎看了不禁觉得好笑。
再往后翻,还有什么治疗妇科杂症的,什么治疗腰酸背痛腿抽筋的,甚至还有治疗咬牙放屁斗鸡眼的。
直到最后几页,一个药方引起了陶鼎的注意。此药方名叫“曼陀灵”,主要是以曼陀罗花为主药,再配上几种其他的药材提炼而成。看到后面对其功效的描述,陶鼎惊讶地几乎叫出声来,这不就是《水浒传》里面的蒙汗药吗!原来一直以为所谓蒙汗药只是个传说,为此陶鼎还专门请教了几个学医的同学。都说世上根本就没有这种药。都是小说上瞎编的。
由于陶鼎是学化工的,对配药啥的还是挺感兴趣的。见到这传说中的“蒙汗药”配方,顿时大感兴趣,马上拿出纸和笔把这一药方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