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林薇坐在医馆的院子里,看着沈既明为病人诊脉 —— 经过她的教导,沈既明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医术。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林薇知道,她的穿越之旅,虽然充满了意外和艰辛,却也给了她一个全新的人生。在这个繁华的大唐,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事业,也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而那淡淡的药香,不仅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也见证了她与沈既明之间,跨越时空的深情。
这篇小说展现了林薇在唐朝的奋斗与爱情。你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有什么看法,或者有其他修改需求,比如增加更多唐朝医疗场景等,都可以随时告诉我。
第二章 踏青救急,情定月下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薇挽着袖口,正将研磨好的黄连粉倒入瓷碗,空气中弥漫着苦而清冽的药香。自沈府医馆开馆半月有余,她已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清晨 —— 听着前堂传来的药杵声,闻着各种草药交织的气息,偶尔抬头,便能望见沈既明站在院中的石榴树下,静静看着她。
“林姑娘,城南张木匠家的小子又来了,说是夜里还是咳得睡不着。” 药童阿福掀开门帘,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林薇放下瓷碗,擦了擦手,快步走到前堂。只见一个约莫十岁的孩童依偎在母亲怀里,小脸蜡黄,呼吸时胸口微微起伏,带着细碎的喘鸣。
“把孩子放平,解开衣襟。” 林薇轻声吩咐,指尖刚触到孩童的胸口,便察觉到异常的震颤感。这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 “小儿支气管哮喘” 极为相似,只是在唐朝,医者多以 “肺气虚损” 论治,往往只开些润肺止咳的汤药,却忽略了气道痉挛的问题。
“夫人,孩子是不是每次咳嗽,都像是喉咙里卡了小虫子在爬?遇着冷风或是哭闹时,咳得更厉害?” 林薇一边为孩童诊脉,一边问道。孩童母亲连连点头:“正是!前几日请了李郎中来看,说是寒咳,喝了药也不见好,夜里咳得整个人都蜷成一团,看着真心疼。”
林薇沉思片刻,转身开了药方:“取麻黄三分、杏仁五分,加生姜两片、大枣三枚,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另外,你去后院取些晒干的枇杷叶,回家后用蜂蜜腌渍,每日晨起取两片泡水给孩子喝。”
交代完药方,她又蹲下身,轻轻抚摸孩童的后背,教他做简单的呼吸操:“来,像吹小笛子一样,慢慢吸气,再慢慢把气吐出来,跟着姐姐做。” 孩童似懂非懂地跟着模仿,小脸上渐渐有了些血色。
“林姑娘,这呼吸的法子,也能治病?” 孩童母亲疑惑地问道。林薇笑着解释:“这法子能让孩子的肺腑更舒展,配合汤药,好得更快。记住,别让孩子吃生冷的食物,夜里睡觉盖好被子,莫让后背着凉。”
送走母子二人,沈既明从院中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方才听你说的呼吸之法,倒是从未听闻。这也是你家乡的医术?” 林薇心中一动,知道自己又不小心露出了 “破绽”,连忙含糊道:“是家师偶然提及的小窍门,说是能辅助调理肺腑,没想到倒是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