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消失的旅程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载着一车厢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憧憬,缓慢地驶向远方。雨桐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村庄,心中五味杂陈。她是云城大学中文系大三的学生,一个来自小城的普通女孩,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山的向往,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西部乡村教育帮扶”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她想象着山里孩子的淳朴,想象着他们用清澈的眼睛仰望天空的模样,想象着自己能用所学的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小小的窗。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骨感得多。

火车在一个小站台停下,上来一群人。他们穿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服饰,皮肤黝黑,眼神里带着一种雨桐读不懂的审视。其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褂子,脸上沟壑纵横,笑起来却显得有些憨厚。他主动和雨桐旁边的同学搭讪,询问她们要去哪里,做什么项目。

雨桐和同学们对这个叫“老杨”的男人并没有太多戒备。实践项目的对接人之前就提过,当地会有向导协助他们进入山区。老杨自称是县教育局派来接应的,负责安排她们前往位于更深山区的“云岭乡”中心小学。他操着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帮她们搬运行李,介绍着山里的风土人情,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会一路护送她们安全到达。

“山里路不好走,姑娘们一个人可不行。我老杨在这一片熟得很,保证把你们平平安安送到地方!”老杨拍着胸脯说道。

天色渐晚,火车终于抵达了那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名字的小县城。没有公交车,只有一些摩的和当地人称为“三蹦子”的机动三轮车。老杨早已联系好了车辆,热情地将她们一一扶上其中一辆空间还算宽敞的三蹦子。

“师傅,去云岭乡中心小学。”老杨对开车的当地人说。

车子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扬起漫天尘土。窗外的景色渐渐荒凉,高大的树木被低矮的灌木和嶙峋的山石取代。雨桐和同学们既兴奋又有些忐忑,这是她们第一次如此深入大山。

行驶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在一个极其偏僻的山坳里,三蹦子突然停了下来。

“到了,到了!就是这儿附近了。”老杨指着不远处几间黑黢黢的土坯房,对她们说,“学校就在前面,我先帮你们把行李搬过去。”

雨桐和同学们虽然有些疑惑,为何是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里下车,但想到老杨是对接人安排的,也就放下心来。她们跟着老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几间房子。

房子里没有电灯,只有几根蜡烛发出昏黄的光。一个看起来像是校长的干瘦老头接待了她们,简单地安排了床铺。所谓的宿舍,就是一间大通铺,几张木板床拼在一起,被褥看起来有些潮湿,散发着一股霉味。

“姑娘们辛苦了,条件简陋,大家将就一下。”校长姓石,说话声音沙哑,“老杨是我们乡里派来协助你们的,他会负责安排好你们的食宿,明天再带你们熟悉环境。”

老杨热情地帮她们铺床,又去厨房端来了一些粗糙的玉米饼子和一碗寡淡的菜汤。“姑娘们饿了吧?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山里条件有限,招待不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