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出生于苏绣世家,我们苏家有个祖传的规矩——不绣人像,更不绣眼睛。

1 绣眼招魂

太奶奶说,绣像易招魂,点睛会引鬼。

偏偏我天生反骨,六岁那年偷拿了奶奶的绣线,对着镜子绣了自己的小像,还点上了两颗黑溜溜的眼珠。

当晚我就发起了高烧,嘴里胡言乱语。

奶奶看到那幅绣像,脸色煞白,连夜把它烧了,灰烬撒进河里。

我的病好了,却从此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比如,绣品上的“气”。

那些传承百年的绣品上,缭绕着各种颜色的气息,有的温暖如阳,有的阴冷如冰。

奶奶发现我的异常后,重重叹了口气:“罢了,这是命。但记住,永远别绣活人的眼睛。”

我谨记教诲,直到十九岁那年,遇见了沈少爷。

他是城里来的留学生,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却对我们这些“老古董”感兴趣。

那天他站在我们绣庄前,盯着橱窗里那幅《百鸟朝凤》出神。

“这绣品……有生命。”他喃喃自语。

我正擦拭柜台,闻言一愣。

寻常人只能看出绣工精湛,他却能感知到绣品中的气韵。

“先生好眼力。”我忍不住搭话,“这是奶奶的收官之作,绣了整整三年。”

沈少爷转身,镜片后的眼睛清亮有神:“每一针都带着绣者的心血,自然是有生命的。”

后来他常来,有时买些绣品,有时只是坐着看我们干活。

他说他叫沈聿修,家里做古董生意,留洋学了西画,却觉得不如东方刺绣有韵味。

“特别是你的绣品,苏姑娘。”有一次他认真地说,“它们好像在呼吸。”

我心尖一颤。

只有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绣东西时总会不自觉地把一丝“气”绣进去,让死物有了活意。

我们渐渐相熟。

他给我讲西洋的油画雕塑,我教他辨识绣品的精气神。

奶奶看在眼里,忧心忡忡:“离沈家人远点,他们祖上不干净。”

沈家祖上是当铺起家,经手过太多死当,有些东西沾着血债。

据说民国时家里闹过鬼,请过高人做法才平息。

我不以为然。

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

直到那天,沈聿修急匆匆来找我,眼下乌青,像是几天没睡好。

“知意,帮帮我。”他声音沙哑,“我父亲……中了邪。”

2 怨气缠身

沈家老宅阴气森森,明明是大白天,却冷得人起鸡皮疙瘩。

沈老爷被绑在床上,双目赤红,嘶吼着听不懂的胡话。

“半个月前开始这样的。”沈聿修痛苦地说,“看了好多西医都不管用,有个道长说是冲撞了什么东西……”

我看向沈老爷,倒吸一口凉气。

他周身缠绕着黑气,特别是心口处,浓得化不开。

“是绣品。”我脱口而出,“他心口有绣品的怨气。”

沈聿修愣住:“你怎么……”

我顾不上解释,追问:“沈老爷发病前接触过什么老绣品吗?”

管家战战兢兢地捧来一个木匣:“老爷那天下当铺,收来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