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七月的第一周在蝉鸣声中开始了。期末考试结束后,附小正式进入暑假模式,但刘安的生活节奏反而更快了。

金老师的暑期集训班如期开课,每天上午三小时雷打不动。妈妈的身体虽然好转,但医生叮嘱不能劳累,于是刘安包揽了大部分家务。每天清晨,他先起床熬药、做早饭,然后赶去上课,中午回来做饭、打扫,下午写作业,傍晚去妈妈铺子帮忙。

周博文形容他是“陀螺成精”,但刘安自己觉得还好。就像爸爸说的,海上生活也是按部就班,习惯了就好。

集训班的强度确实很大。金老师租了间空调教室,十个学生都是各校的尖子生。第一天的摸底测试,刘安只排第七。

“跟不上现在退出还来得及,”金老师说话从不拐弯,“退一半学费。”

刘安咬咬牙:“我跟得上。”

课后,他主动找金老师要了额外习题。金老师难得露出赞许的眼神:“不懂随时问。”

七月中的一天,刘安正在金老师那里做题,突然接到周博文妈妈的电话:“安安,你妈妈有点头晕,在我这里休息,你别着急...”

刘安抓起书包就跑,连金老师喊他都没听见。跑到周博文家,看见妈妈脸色苍白地靠在沙发上,他眼泪差点掉下来。

“没事,”妈妈勉强笑笑,“就是站猛了...”

周博文妈妈把刘安拉到一边:“你妈妈刚才在铺子差点晕倒。医生说需要静养,不能这么劳累了。”

那天晚上,刘安做了一个决定:退出金老师的集训班。

妈妈第一个反对:“不行!钱都交了!妈没事!” “钱可以退一半,”刘安异常坚决,“您的身体更重要。”

更让妈妈惊讶的是,刘安已经有了周全计划:上午自学,下午去铺子帮忙,晚上照顾妈妈。他还找王老师要了自学书单,甚至规划好了每天的学习内容。

打电话给金老师时,刘安手心冒汗。没想到金老师沉默片刻后说:“自学也好。有问题随时来问我,不收钱。”

就这样,刘安的暑假进入了新模式。每天清晨,他先熬药做早饭,然后按照计划自学。数学遇到难题就记下来,攒几天去问金老师;英语跟着收音机学;语文则是大量阅读——王老师送了他一箱旧书。

下午在铺子帮忙时,他常常一边看店一边背公式。周博文经常跑来“蹭空调”,实则陪他学习。两个男孩一个做数学题,一个看航海书,偶尔交流几句,气氛倒是很好。

七月中旬的一天,周博文神秘兮兮地说:“哎,你知道咱们学校要办暑期夏令营吗?” 刘安摇头。附小的夏令营很有名,但费用不菲。

“听说今年有补助名额!”周博文压低声音,“数学好的优先!你要不要问问王老师?”

刘安犹豫了。他不想再给家里添负担。

没想到第二天,王老师主动打来电话:“学校有个暑期科学营,我想推荐你去。全额补助,只需要自己出路费。”

妈妈知道后,第一反应又是拒绝:“别给学校添麻烦...” “不是麻烦,”王老师亲自上门家访,“刘安很有潜力,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最终,妈妈被说服了。科学营为期一周,在市科技馆附近,包食宿。

出发前夜,刘安既兴奋又忐忑。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在外过夜。妈妈仔细帮他收拾行李,不停叮嘱注意事项。

“别忘了每天吃维生素...衣服每天换...晚上睡觉盖好肚子...”妈妈说着,声音突然哽咽,“我们安安长大了...”

刘安鼻子一酸,赶紧低下头。

科学营比想象中有趣。二十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一起做实验、听讲座、参观科技馆。令刘安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金老师教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特别管用。

最让他开心的是航海展厅。那里有真正的航海仪器,还有模拟驾驶台。当其他同学手忙脚乱时,他能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甚至纠正讲解员的错误。

“你爸爸是海员?”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好奇地问。她叫小雨,来自临海小学,对航海也很感兴趣。

刘安点点头,突然有种自豪感。

那一周,刘安和小雨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研究六分仪,一起在模拟舱里“航行”,甚至合作完成了一个关于洋流的小课题。

离别时,小雨说:“下学期有全市航海知识竞赛,我们一起参加吧!” 刘安郑重地记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回家那天,妈妈早早就在车站等着。一周不见,刘安觉得妈妈气色好多了。

“你看!”妈妈兴奋地展示手机——是爸爸发来的照片。他已经到国内了,正在青岛港卸货。照片上的爸爸黑了不少,但笑容灿烂。

“他说下周就能回来了!”妈妈的眼睛亮晶晶的。

科学营的经历让刘安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变得更自信,也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当王老师问他下学期要不要继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时,他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想参加航海小组。”

王老师愣了一下,笑了:“很好啊!数学是工具,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八月来临,天气更加炎热。爸爸归期的临近让家里充满了期待的气氛。妈妈精神越来越好,甚至开始琢磨着重新装修一下房子。

“你爸爸这次能休息一个月呢!”妈妈计划着,“先把墙壁刷一刷,再换个新窗帘...”

刘安笑着听妈妈絮叨,手里还在忙着自己的计划——他答应小雨要一起准备航海知识竞赛,需要查很多资料。

周博文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雨”很感兴趣:“女生?长得好看吗?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刘安哭笑不得:“就是普通朋友!” “不信!”周博文撇嘴,“你都跟人家一起做课题了!”

八月中的一天,刘安突然收到一个包裹,寄件人是小雨。里面是几本航海杂志和一封信:“这些资料你可能用得上。PS:竞赛报名表在最后那本杂志里。”

周博文比刘安还激动:“看!我就说没那么简单!” 刘安懒得理他,但心里暖暖的。

爸爸正式确定八月二十日到家。随着日子的临近,妈妈反而紧张起来,天天念叨:“你爸爸会不会嫌我瘦了?”“家里是不是该大扫除?”

刘安一边安慰妈妈,一边也有自己的小心事——他的数学自学进度落后了,航海竞赛要准备的内容很多,还要帮妈妈做准备...

离爸爸回家还有三天时,刘安病倒了。可能是劳累过度,也可能是突然放松,他发起了高烧。

妈妈急得团团转,又是敷毛巾又是熬药。周博文妈妈听说后,立刻开车送他们去医院。

检查结果是过度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医生严肃地说:“小孩子不能这么拼,要注意休息。”

躺在病床上,刘安迷迷糊糊地想:原来照顾人这么不容易,妈妈平时真是太辛苦了。

爸爸提前一天回来了。当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时,刘安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傻小子,”爸爸的大手轻轻摸着他的头,“爸爸回来了。”

那一刻,所有等待的委屈、照顾妈妈的辛苦、自学的压力,都化作了安心的泪水。

出院回家,刘安发现家里焕然一新:墙壁雪白,窗帘崭新,餐桌上摆满了他和爸爸爱吃的菜。

晚上,一家三口终于坐在一起吃饭。爸爸黑了瘦了,但精神很好,讲着航海见闻,逗得妈妈直笑。刘安拿出那本航海日志,爸爸惊讶极了:“这么多术语你都搞懂了?比我当年强!”

睡前,爸爸特意来刘安房间:“妈妈都告诉我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儿子。” 刘安摇摇头:“妈妈更辛苦。”

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爸爸知道。所以这次回来,有重要决定要和你们商量。”

刘安心里一动,但爸爸没再说下去:“先睡觉,以后再说。”

那晚,刘安在日志上写下:“八月二十日,爸爸回来了。我病了,但没事。家里焕然一新。爸爸说有重要决定...希望不是又要提前出海。”

他画了一艘停泊在港湾的船,月光洒在甲板上,宁静而安详。

窗外的蝉鸣渐渐平息,夏夜的风带着凉意。刘安知道,这个暑假即将结束,而新的变化,正在悄悄来临。

就像海上的天气,永远预料不到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有家这座灯塔,再大的风浪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