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倡市的秋夜总带着几分凉意,可永昌集团资金管理中心的办公室里,空气却燥热得让人心慌。吴俊峰盯着电脑屏幕上 “集团筹备上市工作计划表”,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敲不进去 —— 办公手机从下午五点到现在,已经响了不下十次,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未接来电,全是各大银行的号码。
这一切的源头,是前晚平倡市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记者站在集团新投产的 30 万吨生产线前,镜头扫过刚下线堆积如山的金属卷材,声音里满是惊叹:“永昌集团仅用五个月便收回 8000 万元投资,账面资金突破 1 亿元,上市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新闻播出后,其它媒体如潮水般转发,“鹤南省最快成长企业”“千亿市值潜力股” 的标签,让永昌集团一夜之间成了平倡市的 “明星企业”,也成了金融机构眼中的 “香饽饽”。
这些人,看热闹真不嫌事大。目前只是有准备上市的一些想法,上市有那么容易吗?媒体鼓吹成“上市冲刺阶段”。另外公司账面上的钱能随便向公众报道吗?有点媒体职业素养没?
“吴主任,省…行的王行长又来电话了,说想约您明天上午喝茶。” 实习生小张抱着一摞文件进来,脸上带着为难的神色,“还有市…行的李行长,说晚上在‘望江楼’订了包厢,务必请您赏光。”
吴俊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手机回拨过去。电话接通的瞬间,王行长热情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吴主任啊,总算联系上您了!听说永昌集团要上市,我们…银行特意准备了专属服务方案,想跟您详细聊聊,最好能请路总也出席……”
挂掉电话,吴俊峰的手心全是汗。在他的认知里,银行行长都是高高在上的金融大佬,以前在皮包公司时,他连见个支行客户经理都要提前一周预约,如今这些大佬却主动围拢过来,甚至想约见路总。可集团正处在筹备上市的初期,路平和刘巧玲每天忙着对券商、股权、请专业人士咨询等等,哪有时间应付这些饭局?
他不敢耽搁,抓起公文包就往路平办公室跑。路过走廊时,正好撞见抱着一堆合同的刘巧玲,她看到吴俊峰焦急的模样,停下脚步问:“出什么事了?脸色这么难看。”
“刘姐,各大银行的行长都要找我见面,还想约路总,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吴俊峰的声音带着几分慌乱,“现在集团忙着筹备上市,哪有精力应付这些啊?”
刘巧玲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这是好事,说明咱们集团有实力了。走,一起去找路总,听听他的意思。另外,上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2年后能顺利上市就非常不错了。”
两人走进路平办公室时,他正对着一张上市路线图沉思。听完吴俊峰的汇报,路平放下手里的笔,黝黑的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小吴,这说明咱们永昌的牌子硬了!现在咱们不缺资金,我和你刘姐确实没时间见他们,但你可以去。记住,不用承诺任何事,就听听他们的政策,跟他们搞好关系。等以后集团需要融资、拓展集团业务,这些人脉就是咱们的底气。”
“可我…… 我怕我做不好。” 吴俊峰攥紧了手心,指尖泛白,“我从来没跟这么大的领导打过交道,万一说错话怎么办?”
“谁天生就会打交道?” 路平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长袖衬衫传过来,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你在资金管理中心这段时间,处理贷款、协调金融租赁,哪件事做得差了?记住,咱们现在是优质客户,腰杆要硬起来。”
刘巧玲也在一旁补充:“跟行长们见面时,多听少说,重点了解他们的存款利率、授信额度和上市配套服务。要是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来帮你兜底。”
有了两人的鼓励,吴俊峰悬着的心稍稍落地。回到宿舍后,他连夜翻出所有金融机构的最新金融政策,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列满要点,从存款上浮比例到上市募资托管费用等等,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窗外的天渐渐亮起来时,他才趴在桌上眯了两个小时,梦里全是行长们热情的笑脸和堆积如山的文件。
第二天上午九点,吴俊峰准时出现在市商业银行总行楼下。这座三十层的玻璃幕墙大厦,在阳光下泛着冰冷的光泽,他整理了三遍衬衫领口,确认公文包里的集团简介和财务报表都摆放整齐,才深吸一口气走进电梯。
顶楼贵宾室的门被推开时,李为民行长已等候在门口。他穿着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上前握住吴俊峰的手:“吴主任年轻有为啊……”
贵宾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红木茶几上摆着精致的茶点,墙上挂着一幅《富春山居图》的仿品。李为民请他坐下,茶艺师立刻上前斟茶,碧绿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泛着光泽。“吴主任,咱们银行针对上市企业有专项服务,” 李为民抿了口茶,缓缓开口,“要是永昌集团把基本户迁到我行,存款利率可以上浮 50%,上市后的募资……,咱们还能再谈。”
他一边说,一边示意身边的客户经理递来一份厚厚的服务方案。吴俊峰接过方案,指尖划过 “授信额度 5 亿元” 的字样,心里暗暗惊叹 —— 这是他以前在保健品公司跑销售时,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他按照刘巧玲教的,不卑不亢地回应:“李行长,感谢贵行的支持,我会把方案带回集团,跟路总和刘姐汇报后,再与您对接。”
聊到十一点半,李为民看了眼手表,笑着提议:“到饭点了,我在楼下‘御景轩’订了包厢,咱们边吃边聊,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吴俊峰连忙推辞:“李行长,不用麻烦了,下午我还要回公司整理上市财务资料。”
“资料什么时候不能整理?” 李为民不由分说地拉起他的胳膊,语气诚恳,“咱们难得见一面,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聊聊上市后的合作细节。”
盛情难却,吴俊峰只好跟着下楼。“御景轩” 的包厢装修得金碧辉煌,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精致的餐具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李为民点了满满一桌子菜,清蒸石斑鱼、澳洲龙虾、佛跳墙…… 每一道都价值不菲,还开了两瓶飞天茅台。
席间,李为民频频举杯,话里话外都是对永昌集团的恭维:“吴主任,路总真是好眼光,把资金管理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您。以后永昌上市了,您就是集团的功臣,到时候可别忘了关照我行的业务。”
吴俊峰中午一般是不喝酒的,可在李为民的热情劝酒下,还是不好再三拒绝就喝了三杯。辛辣的白酒灼烧着喉咙,让他有点不舒服,也许是中午他还没有喝酒的习惯,却还要强撑着跟行长聊集团的上市规划。饭后,李为民又提议去夜总会放松,吴俊峰以 “下午有券商视频会议” 为由,才得以脱身。
回到公司时,可还没等他缓过劲,小张又跑进来:“吴主任,省…银行的张行长来了,就在会客室等您。”
吴俊峰用冷水洗了把脸,走进会客室。张行长比李为民更热情,不仅带来了详细的上市金融服务方案,还特意带了两位穿着职业装的女客户经理。“吴主任,这两位是咱们行的业务骨干,以后您有任何需求,随时跟她们联系。” 张行长笑着说,眼神里仿佛带着几分暧昧。
接下来的一个月,吴俊峰彻底陷入 “饭局漩涡”。每天清晨,他在宿醉的头痛中醒来;上午,在各大银行的贵宾室里听行长们介绍业务;中午和晚上,则辗转于 “望江楼”“御景轩”“铂悦府” 等高档餐厅的包厢。这些行长们像是约定好了一般,不仅菜品越点越奢华,还总会安排漂亮的女客户经理作陪。
有一次,省…银行的赵行长请他吃饭,带来的女客户经理穿着紧身连衣裙,妆容精致得像明星。席间,她端着酒杯走到吴俊峰身边,娇笑着说:“吴主任,您要是把集团的存款放在我行,以后您的饭局,我天天陪您参加。” 吴俊峰尴尬得手足无措,只能借故去洗手间躲避。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饭后的 “余兴节目”。有天晚上,赵行长拉着他去了平倡市最豪华的 “金钻夜总会”。包厢里灯光昏暗,音乐震耳欲聋,几个穿着暴露的陪唱小姐围着他,又是喂水果又是敬酒,甚至伸手想勾他的脖子。吴俊峰猛地站起身,语气生硬:“赵行长,我还有事,先走了。”
“哎,吴主任别走啊!” 赵行长拉住他,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油腻,“都是成年人了,放松一下怕什么?这里的服务,保证让您满意。”
吴俊峰用力甩开他的手,几乎是逃一般地冲出夜总会。坐在出租车后座,他看着窗外掠过的霓虹,胃里一阵翻腾。他想起老家的父母,想起二弟在部队寄来的信里写的 “哥,你要好好工作,别学坏”,想起自己当初选择财务行业时的初心 —— 他想靠专业能力立足,而不是在酒局和声色场所里周旋。
那天晚上,吴俊峰第一次跟路平发了脾气。吴俊峰知道最近老板基本深夜才下班回家休息。
他冲进老板办公室,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摔,声音带着压抑已久的委屈:“路总,我不干了!每天喝到胃出血,还要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路平正在看上市计划书的手顿住了,他抬起头,看着吴俊峰通红的眼睛,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小吴,我知道你辛苦。可你以为那些行长为什么请你吃饭?因为咱们集团现在有钱,他们求着咱们。等以后集团上市成功,需要百亿级的资金支持时,今天你喝的每一杯酒,都能变成咱们谈判的筹码。”
他起身走到吴俊峰身边,递给他一支烟 —— 这是他第一次给下属递烟。“我年轻的时候,为了谈一笔 20 万的贷款,喝到胃穿孔,被抬着送进医院。” 路平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沧桑,“古人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站得高,就得先学会弯腰。”
吴俊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想起自己刚到公司时,路平对他说 “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想起自己从销售会计升到资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工资从 3000 元涨到 2 万元;想起老家的父母因为他的工作,在村里挺直了腰杆。这些恩情像一张网,让他无法轻易挣脱。
“再坚持坚持,” 路平拍了拍他的肩膀,“等集团上市成功,我给你升财务总监,到时候你就不用再应付这些酒局了。”
老板就是老板,掌控人心还真有一套。升任财务总监真就不用喝酒?后来的吴俊峰总算明白,官职越大、责任越重。后来他当上财务总监总算明白,酒局更多、更频繁,基本是不到夜深人静,难以抽身回家入睡。这也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写照。
走出办公室时,刘巧玲正在门口等他。她递来一瓶养胃药,轻声说:“我都知道了。以后再有人请你吃饭,你就说我安排了上市财务核查,实在推不掉,就少喝酒,多吃菜。要是遇到不规矩的,直接给我打电话,我来帮你解围。”
刘巧玲的话像一股暖流,淌过吴俊峰冰冷的心田。他接过药瓶,眼眶再次发热:“刘姐,谢谢您。”
吴俊峰哪知道,这是老板两口的“御下”策略。他还是太年轻了,人性可不是表面的那样能轻易参悟透的。
接下来的日子,吴俊峰开始学着在酒局中周旋。他学会了用 “开车来的”“正在吃中药调理身体” 推脱敬酒,学会了在夜总会里找借口去洗手间躲清净,也学会了在行长们谈合作时,精准地捕捉到对集团有利的信息。经过时间的洗礼,这样的场合他也逐渐应对自如了。后来,更是成为集团的“交际哥”,周旋于大小官场、各金融机构等场合。
他渐渐发现,这些行长们的热情背后,藏着各自的算盘。市商业银行想抢集团基本户,…银行想做上市募资托管,…银行则盯着未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他们像一群嗅觉敏锐的猎手,围着永昌集团这块肥肉,争先恐后地抛出诱饵。
有一次,在与农信社孙主任吃饭时,对方喝多了,拍着桌子说:“吴主任,不瞒你说,现在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像你们这样的优质企业,是我们的考核指标。只要你们肯把存款放在我们社,我给你个人的好处,你随便提!”
吴俊峰心里一凛,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他想起路平说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他也明白,有些底线不能破。他把所有银行的合作方案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标注出每家银行的优势和风险 —— 市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但上市服务经验不足;…银行上市服务成熟,可授信审批流程较长;…银行供应链金融有优势,但存款利率偏低;……。
在一次集团高管会议上,路平拿着这份报告,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吴俊峰:“小吴不仅把银行关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客观分析利弊,为集团上市铺路,这就是咱们需要的人才。”
掌声响起时,吴俊峰坐在角落里,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他看着会议室里意气风发的高管们,看着墙上 “三年百亿产值”“五年千亿产值” 的标语,突然想起《桃花扇》里的那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此刻的永昌集团,正处在 “起朱楼” 的鼎盛时期,可他总觉得,这繁华背后,似乎藏着某种看不见的危机 —— 银行的热情来得太猛,若是有一天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这些今天围着他敬酒的行长们,会不会变成最先抽贷的人?
散会后,刘巧玲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别想太多,好好干。路总说了,等上市成功,就把你调到核心决策层,到时候你就能真正参与集团的战略规划了。”
吴俊峰点了点头,脸上挤出一抹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快车道上,可这条道路的尽头,究竟是万丈光芒,还是万丈深渊?他不敢深想,只能握紧方向盘,顺着眼前的路,继续往前开。毕竟,对于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来说,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了。
不想那么多了,拉起袖子加油干吧!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个月又过去了,上市虽然推进不尽人意,但“蛇吞象”的并购大戏即将很快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