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冷静!张远!必须冷静!

一个声音如同在冰水中淬炼过的钢针,在脑海里猛地扎下。他是张远,是“探索者号”的首席结构工程师,是经历过无数次深海高压测试、无数次设备故障抢险的专家!他不能在这里,以这种毫无尊严的方式,变成深渊的一部分!

强迫自己忽略那刺骨的寒意、那濒死的倒计时、那狂乱的心跳。张远深吸一口舱内冰冷稀薄的空气,强迫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所有的感官,所有的神经,都集中到了那条致命的裂缝上!

视觉:裂缝位置——耐压舱右侧,距离主控制台仅半米!形状——不规则撕裂状,长度超过二十厘米!最致命的是,在裂缝的边缘,钛合金在巨大冲击力下出现了明显的延展变形,如同被揉皱的锡纸,边缘锐利如刀!海水正是从这扭曲变形的缝隙中疯狂喷涌!源头——右侧外部观察窗外,疑似被某种巨大生物的尖锐硬物(如巨大的珊瑚礁角或某种生物的利爪)刺穿并撬开!

听觉:海水喷涌的嘶鸣是背景音,但更让他心悸的是,那嘶鸣声的节奏似乎…在变化?有时会减弱,仿佛被什么东西短暂地挡住了?难道…外面还有东西?!

触觉:冰冷的海水喷溅在脸上、手上,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刺痛。安全带勒在身上的束缚感,每一次震动的冲击感,都清晰无比地反馈到大脑。

思维引擎启动!数据在脑中飞速碰撞、筛选、重组!

情况分析:外壳A级损伤(致命)+ 主压载水舱进水(上浮能力丧失)+ 动力系统瘫痪(无法移动)+ 氧气剩余27分钟(绝对时限)= 死局!绝对的、无法逆转的死局!时间就是绞索,正一秒一秒地套在他的脖子上!

维修方案可能性评估:

方案A:直接封堵裂缝。可行性:极低!裂缝长达二十厘米,边缘严重变形扭曲。舱内工具中只有特种维修工具箱(包含高强度密封胶、金属补片、液压扩张器、强力磁铁等),但胶水有效粘合面积有限,且在高压环境下难以固化变形边缘的缝隙。强行贴合,巨大水压会立刻将其冲开或压碎!耗时:若胶水能部分有效,至少需要15-20分钟(考虑胶水初步固化时间),但无法保证完全封死,且进水不会停止!氧气剩余:可能不足10分钟!结论:无效!

方案B:转移压力,利用外部环境。可行性:理论存在,但操作难度超乎想象!深海万米,压力是1100个标准大气压!任何工具稍有不慎,立刻会被压成废铁!能否利用喷涌的水流本身?水流在喷出舱体瞬间,压力会骤降,形成一股强大的射流!这股射流…能否作为某种工具?指向裂缝方向?能否制造某种“反向冲击”?操作环境:完全在舱外,需出舱!出舱?在万米深海?等于自杀!舱内仅剩的应急潜水服和呼吸设备,支持时间不足10分钟!氧气剩余:绝望!结论:自杀行为!不可行!

方案C:利用舱内现有材料,制造简易工具或武器。可行性:存在未知变数!工具箱内有高强度金属补片、液压扩张器、强力磁铁、特种胶水、多功能工具扳手、高强度尼龙绳索、焊接设备(仅限舱内低气压环境使用)等。材料有限!能否结合环境因素(如海水本身)?思路模糊。目标:暂定为封堵裂缝或防御未知威胁(根据外部声音判断)。风险:操作空间狭窄,高压水喷溅干扰,工具失效可能。耗时:未知!氧气剩余:未知!结论:唯一可能的生路!但成功率低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