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就说我们在做老城区历史调研,需要了解十年前的拆迁案例,顺便提一下这个案子。”苏晚回复。

下午,苏晚和林晓一起去了市局。同学把她们带到档案室,找出了沈小姐案子的卷宗。卷宗里有现场照片:沈小姐躺在红门后面,手里攥着一支银簪,簪子上的“陈”字清晰可见。

“除了银簪,还有别的证物吗?”苏晚问。

同学翻了翻卷宗:“还有一个日记本,是在石桌上找到的,上面记着她和未婚夫的事,她未婚夫叫陈景明,1998年去美国留学,学建筑的。”

“陈景明!”苏晚赶紧记下这个名字,“日记本里还有别的线索吗?”

“有几页被撕掉了,剩下的都是记着等陈景明回来的话,还有一些奇怪的数字,像是地址。”同学说。

苏晚把那些数字抄下来:“198号,胭脂巷,老槐树,第三块砖。”

“这不是沈小姐家的地址吗?老槐树第三块砖?难道砖下面有东西?”林晓说。

可胭脂巷早就拆了,现在盖了商品房,老槐树也早就被砍了,怎么找第三块砖?

晚上,苏晚和林晓去了老城区的旧物店——很多拆迁户会把旧东西卖到旧物店,说不定能找到和胭脂巷有关的东西。

旧物店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听她们说要找胭脂巷的旧物,笑了笑:“你们来对地方了,十年前胭脂巷拆迁,我收了不少东西。”

他带着苏晚和林晓走到里间,里面堆着各种旧家具、旧首饰。“你们要找什么?”

“一支银簪,刻着‘陈’字,还有……老槐树的东西。”苏晚说。

老板想了想,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支银簪:“是不是这个?十年前从沈小姐家收的,当时她家里的东西没人要,我就低价收了。”

苏晚接过银簪,簪子上的“陈”字和梦里的一模一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