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逢秋光
沈俊站在慈善晚宴的露台上,指尖夹着的雪茄燃到了尽头,他却浑然不觉——视线越过楼下衣香鬓影的宾客,落在了不远处那个正和受助儿童轻声说话的身影上。
那是他和慧欣重逢的第三个秋天。
他们初遇也是在一场公益活动上。两年前的深秋,山区小学捐赠仪式,沈俊作为企业代表致辞,下台时被一个抱着作业本的小女孩拦住,身后跟着的正是慧欣。她穿着剪裁利落的深色西装,却蹲下身帮小女孩理好歪掉的红领巾,声音温和:“别怕,沈叔叔是来给我们送新书的。”那一刻,沈俊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比台上的聚光灯还要亮。
他们太合拍了。都爱在周末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都坚持每年资助十名贫困学生,连喝咖啡都只加半块方糖。有次一起去偏远地区考察助学项目,车子陷在泥里,两人挽着裤脚推车,弄得满身泥点,却在夕阳下笑得开怀。慧欣抹了把脸上的泥:“沈总,没想到你还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沈俊看着她沾了泥点却依旧明媚的脸,心跳漏了一拍:“叫我沈俊就好。”
情愫在一次次公益同行中悄悄滋长。沈俊会记得慧欣不喜欢吃香菜,开会时悄悄把她碗里的挑走;慧欣会在沈俊熬夜改公益项目方案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牛奶。最心动的一次,是在山区的枫树下,慧欣捡起一片红枫,说要做成书签,沈俊看着她低头的侧脸,差点就说出了“我们在一起吧”。
2 红枫书签
可现实的重量,终究压过了心头的悸动。沈俊的妻子三年前因车祸瘫痪在床,女儿才上小学,他不能丢下这个家;慧欣的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常年需要治疗,父母身体不好,全家都靠她撑着。他们都懂彼此的责任,那声“喜欢”,终究没能说出口。
捅破窗户纸的,是慧欣的调令。公司要派她去国外分公司任总经理,任期五年。那天他们在常去的咖啡馆见面,慧欣把那片做成书签的红枫推到沈俊面前:“沈俊,我要走了。”沈俊握着书签的手微微发颤,红枫的纹路硌得他手心发疼。“挺好的,”他强装平静,“国外的平台更大。”慧欣低下头,声音带着哽咽:“你也要好好的,照顾好嫂子和孩子。”
没有拥抱,没有告别,只有一句“保重”。慧欣走的那天,沈俊正在外地考察公益项目,他坐在颠簸的车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红枫,终于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一年来,他们只通过邮件联系,内容全是公益项目的进展,慧欣在国外发起了华人助学计划,沈俊则在国内推进了乡村医疗设备捐赠。他们默契地不提私事,却都在邮件结尾加上一句“多保重”。
晚宴上,主持人念出年度公益人物名单,沈俊和慧欣的名字赫然并列。上台领奖时,两人并肩站着,灯光下,沈俊看到慧欣眼角的细纹,她也看到了他鬓角的白发。握手时,指尖的触碰短暂却滚烫,仿佛又回到了那年一起推车的夕阳下。
“国外的项目很成功。”沈俊先开了口。
“你的乡村医疗项目,我在邮件里看到了,很棒。”慧欣笑着回答。
没有多余的话,却胜过千言万语。
晚宴结束后,沈俊看着慧欣上车离开,车尾灯渐渐消失在夜色里。他从口袋里掏出那片红枫书签,月光下,红枫依旧鲜艳。他知道,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在一起,却会在同一条公益路上,彼此牵挂,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