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昨夜庆功宴后才知道她回国的消息,想了一夜,还是决定先低头道歉。

可迎接他的,是空无一人的房间,和桌上那个刺眼的信封。

他颤抖着手打开,离婚协议书上“苏晚”两个字签得决绝又利落。

他慌乱地将信封倒过来,一张撕碎的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别找我,我在拍你想不懂的世界。”

他彻底愣住,手机铃声尖锐地响起。

是航空公司的客服:“陆先生您好,确认一下,苏晚女士搭乘的飞往科尔斯坦战区的航班已于半小时前起飞。”

电话挂断,陆承宇脱力地跌坐在地。

与此同时,万米高空之上,巨大的军用运输机穿过云层,机舱的轰鸣震耳欲聋。

苏晚看着窗外被战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大地,缓缓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这一次,她的镜头里,再也不会有他了。

2

科尔斯坦东部前线的空气里,混杂着尘土与硝烟的味道。

苏晚戴着防尘面罩,镜头死死锁定那个抱着破烂娃娃、独自哭泣的小女孩。

身旁的向导艾萨克压低声音:“你终于来了,这里需要你的眼睛。”苏晚没有回头,只是点了点头。

她缓缓蹲下,用刚学会的当地语言轻声安抚,快门在她抬眼的瞬间悄无声息地按下,定格了那双满是惊恐却依旧清澈的眼睛。

这张照片后来以《废墟中的凝视》为题,登上了所有国际媒体的头条。

夜里,临时帐篷外寒风呼啸,艾萨克递来一杯滚烫的速溶咖啡,这是战地里奢侈的慰藉。

“你那个男人,他真不懂你,”艾萨克看着远处炮火映亮的天际线,“你拍的不是死亡,是活着的尊严。”苏晚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她仰头望向没有光污染的璀璨星河,如今,镜头是她的语言,战场是她的归处。

与此同时,相隔万里的陆承宇几乎疯了。

他翻遍了苏晚所有的社交账号,打爆了她同事的电话,甚至动用关系查了航空公司的飞行记录,最终将她的位置锁定在科尔斯坦——一个被列为最高风险的战区。

他拨出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的却是冰冷的停机提示音。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攫住了他。

他猛地冲进苏晚早已搬空的工作室,像疯了一样翻找,最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她留下的旧相机包。

包里除了一张过期的边境通行证,还有一张他从未见过的照片。

照片上的他正坐在画板前,午后的阳光温柔地落在他专注的睫毛上。

照片背面,是她清秀的字迹:“他认真时,像一座不会倒塌的桥。”陆承宇手一软,照片飘落在地。

他盯着那行字,支撑他所有骄傲和体面的堤坝瞬间崩塌,这个在商场上从未示弱的男人,第一次狼狈地跪倒在地,发出压抑的痛哭。

闻讯赶来的林婉清试图扶起他,柔声劝慰:“承宇,她已经走了,你还有你的事业,你还有我。”陆承宇猛地抬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是彻骨的冰冷:“你不是她。你们谁都不是她。”第二天,他辞去了所有职务,注销了亲手创办的公司账号,只带了一张苏晚的战地照片和一本她最爱的摄影集,登上了飞往邻国首都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