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可他没高兴多久,苏九真的电话就来了,语气严肃:“砚秋,你赶紧来趟江西婺源,有个老宅子的地脉出了问题,跟二十年前我和老周遇到的情况一样,你得来看看。”

陈砚秋心里一紧,他知道苏九真说的“二十年前的情况”是什么——那是老周头在《地脉札记》里写的“龙筋断脉”,要是处理不好,不仅老宅子会塌,还会连累周围的人。他跟赵老板打了声招呼,背着寻脉盘和《地脉札记》,连夜往婺源赶去。

第五章:婺源老宅的龙筋脉

陈砚秋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婺源。苏九真已经在车站等他,头发比上次见时更白了,眼睛里满是疲惫:“老宅子在晓起村,姓汪的人家住了七代,最近三个月,老宅的墙天天裂,前天夜里,堂屋的梁断了一根,幸好没人在里面。”

两人往晓起村走,路上苏九真把情况说了:“汪家的老宅建在‘龙筋脉’上——这地脉像龙的筋,牵着周围的山和水,二十年前我和老周来的时候,汪家想扩建老宅,把后院的山挖了块,当时我们就说不能挖,挖了会断龙筋,可汪家不听,偷偷挖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龙筋脉终于撑不住了,要断了。”

到了晓起村,陈砚秋一眼就看见那座老宅——黑瓦白墙,飞檐翘角,可墙面上全是裂缝,像蜘蛛网一样,后院的山坡上,有个明显的缺口,像是被人用刀砍了一刀。

汪家的当家人汪老爷子,头发都白了,拉着苏九真的手哭:“苏先生,当年是我糊涂,不听你们的劝,现在老宅要塌了,我们汪家的根也要断了,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

陈砚秋跟着苏九真进了老宅,拿出寻脉盘,指针“嗡嗡”地转,几乎要从他手里飞出去。量脉尺的刻度降到了最低,还在往下掉——这是龙筋脉要断的征兆。他跟着苏九真往后院走,到了那个缺口处,蹲下来摸了摸土,土是干的,一点潮气都没有,连草都长不出来。

“龙筋脉的‘筋点’就在这个缺口下面。”苏九真指着缺口,“当年汪家挖山,正好挖到了筋点,把地脉的气给断了。现在要救,就得用‘接脉法’——这是斩脉法里最难的一招,得找到筋点的准确位置,用‘活脉木’把断脉接上,再用‘三德土’养着,才能让龙筋脉重新活过来。”

陈砚秋赶紧问:“什么是活脉木?什么是三德土?”

“活脉木得是长在龙筋脉上的树,根要深,能顺着地脉走,这样才能把断脉连起来。”苏九真说,“三德土是三种土:积善之家的灶心土、救过人命的路泥土、孝亲之人的坟头土——这土带着人的善气,能养地脉,让龙筋脉慢慢恢复。”

汪老爷子听了,赶紧让人去找活脉木。村里的人都知道汪家的事,纷纷帮忙,终于在村后的山上找到了一棵老樟树——树根顺着山坡往下走,正好对着老宅的方向,是长在龙筋脉上的活脉木。

可找三德土的时候,却出了问题。积善之家的灶心土,找了村里最和善的李奶奶家,李奶奶常年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饭,灶心土带着善气;救过人命的路泥土,找了村里的王大叔,王大叔去年在河边救了个溺水的孩子,他家门口的路泥土符合要求;可孝亲之人的坟头土,却没人愿意给——村里人觉得坟头土不吉利,怕给自己带来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