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们拍到了意想不到的素材,回程时已是夕阳西下。林薇看着驾驶座上专注开车的顾清远,忽然觉得这个人既严肃又随性,是个矛盾的组合体。
然而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带来了问题。在文化周项目的准备阶段,顾清远与林薇第一次产生了分歧。
“这个镜头需要无人机拍摄,”顾清远指着分镜脚本上的一个场景,“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展现出古街与新城的交融感。”
林薇查看预算表后皱眉:“可是顾老师,我们的经费已经超支了。如果用无人机你想要的效果需要的不单是设备,后期调色和音效的部分也会受到影响。”
“那就想办法在其他地方节省,这个镜头不能省。”顾清远的语气罕见地强硬。
林薇坚持道:“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可以节省的空间了。所有的项目支出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如果这里超支,别的地方就会受到影响。”
两人的争论持续了整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林薇觉得顾清远太过理想主义,不顾实际限制;而顾清远则认为林薇太过保守,缺乏艺术追求。
那天晚上,林薇留在工作室加班。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老宅的窗棂。她正在重新核算预算,顾清远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
“抱歉,”他将茶放在林薇面前,“我今天太固执了。”
林薇有些惊讶地抬头。顾清远苦笑道:“我明白经费的限制,只是...每当想到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就忍不住想push一下极限。”
“我理解您的想法,”林薇轻声说,“那个镜头确实很重要。但我也在想,是不是有别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可以借用蘇城大学的无人机设备,他们影视系最近采购了一批新设备,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
顾清远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是说,与高校合作?”
林薇点头:“我们可以提供实习名额和项目署名权作为交换。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顾清远沉思片刻,露出赞赏的笑容:“这个想法很好。看来我不仅找到了一个有才华的编导,还找到了一个精明的制片人。”
第二天,他们一起拜访了蘇城大学影视系,果然达成了合作协议。问题圆满解决,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次冲突与和解中变得更加默契。
在回工作室的路上,顾清远突然说:“谢谢你没有一味地顺从我的想法,也没有简单地反对。你找到了第三条路,这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