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抽丝剥茧地复盘整个事件。
首先就是伪造邮件。谁能轻易接触到我的工作邮箱,并模仿我的操作习惯发送邮件?答案指向内部 IT 支持或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张莉作为人事总监,嫌疑极大。
第二就是「宏远」泄密。宏远并购案的核心机密,陈明哲自己掌握得最清楚。他构陷我泄密给对手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疑点。对手公司真的收到了「机密」吗?还是这自始至终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第三,陈明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报复我的拒绝?不,这太浅薄了。
我联想到宏远并购案涉及的巨额利益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出水面——他构陷我,不仅是为了除掉我这个「不识相」的威胁,更是为了转移视线,掩盖他自己在并购案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把我打成「内鬼」,所有对并购案的质疑都可以推到我头上,他反而成了「及时止损」的功臣!
这个推测让我不寒而栗,却也让我看到了反击的曙光。如果陈明哲真的在宏远案里不干净,那这就是比性骚扰更大的软肋!
想清楚这些后,我的行动目标有了,我要马上行动。一旦所有事情尘埃落定,再想反击就会更加困难。
我决定先成为「隐形人」。我注销了大部分社交账号,切断了与过去同事不必要的联系,搬离了原来的住处,租住在城市边缘一个管理混乱的老旧小区。我知道陈明哲这种人,绝不会轻易放过我,警惕和谨慎是生存的第一要义;并且我的消失可能会让陈明哲放松警惕,敌人一旦松懈,就是我出击的最好时机。
当我做完这一切后,并没有结束,既然宏远并购案可能是陈明哲的软肋,那我必须掌握有力的证据。
我利用我作为前检察官助理的专业技能和人脉,开始从外围调查宏远并购案。查阅公开的工商变更信息、法院公告、行业分析报告。
我伪装成财经记者或研究助理,尝试接触宏远集团内部一些非核心岗位的员工,从他们零碎的抱怨或八卦中拼凑信息。
在这些零碎的信息中,我锁定了一个关键人物——张莉。这个人事总监,是陈明哲构陷我的直接执行者。
她为什么甘愿做帮凶?仅仅是服从上级?还是她本身也有把柄在陈手里?我开始留意张莉。利用之前工作时对她生活习惯的了解,我进行了远距离观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天傍晚,终于让我发现了张莉的把柄。
那天夕阳将高档小区侧门的树影拉得老长。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缓缓停下,张莉快步走出小区大门。她警惕地左右张望,随后迅速拉开副驾车门钻了进去。驾驶座上,是一个年轻俊朗的男人,绝非她那位秃顶发福的丈夫。车窗未完全关闭,男人侧过身,亲昵地捏了捏张莉的脸颊,她非但没躲,反而笑着拍开他的手,那笑容里带着我从未见过的娇嗔和放松。
「婚外情!!陈明哲,原来你控制张莉的缰绳,是这条见不得光的私情!好,很好!」我的内心异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