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苏瑶刚打开铺子门,就看到老主顾赵大爷背着半袋新磨的面粉走来,脸上带着笑意:“苏姑娘,给你送面粉来了!今年用了你家的麦种,收成比去年还好,这是特意留的新面,你尝尝。”
苏瑶连忙接过面粉,又从货架上拿了一包白糖递过去:“赵大爷,谢谢您!这白糖您拿着,给家里孩子泡水喝。您家的麦子收成好,我也替您高兴。”
赵大爷推辞了几句,最终还是收下了,笑着说:“你这姑娘,总是这么实在。对了,我听说明儿厂长要在城东建新式粮仓,是不是真的?要是建好了,咱们存粮食就方便多了!”
苏瑶点头:“是真的,明儿前几天还跟我说起,说是要用上他从国外学的技术,粮仓能防潮、防鼠,还能通风,以后大家的粮食再也不怕坏了。”
正说着,小雅背着书包从里屋走出来,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蓝布校服,胸前别着“江城女子中学”的校徽。“娘,我上学去了!今天下午有化学实验课,我得早点去准备。”
苏瑶叮嘱道:“路上小心,放学早点回来,你爹今天要从省城回来,说给你带了新书。”
小雅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走了。看着女儿的背影,苏瑶心里满是欣慰。小雅这几年学习刻苦,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经常去孤儿院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像极了年轻时的王易。
上午十点多,王易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车筐里放着一摞教案和一本新出版的教育书籍。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瑶瑶,学校今天收到了一批捐赠的图书,都是最新的科技和文学著作,下午我要去整理一下,可能晚点回来。”
苏瑶递过一杯凉茶:“别急,先歇会儿。对了,晚秋刚才派人来传话,说陈医生要去乡下给村民义诊,让咱们帮忙准备些常用的药品,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去药材铺一趟?”
王易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我下午整理完图书就去,正好药材铺的老掌柜说有批新到的感冒药,我顺便买回来,最近天气变化大,孩子们容易着凉。”
正说着,明儿的警卫员小李骑着摩托车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苏阿姨,王老师,厂长让我送文件过来,说是关于新式粮仓的设计图,想请王老师帮忙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毕竟学校里有不少学工程的学生,将来可能要去帮忙建设。”
王易接过设计图,仔细看了起来,时不时和小李讨论几句。苏瑶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里暗暗感慨,这些年明儿在工业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顺利,不仅建了机械厂,还带动了江城的经济,不少百姓都在他的厂里找到了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而王易则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有的去了明儿的工厂,有的去了外地的学校任教,有的还考上了大学,继续深造。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下午,苏瑶关了杂货铺的门,带着准备好的药品去了林晚秋的诊所。诊所里挤满了看病的百姓,林晚秋正忙着给一位老奶奶量血压,陈医生则在给一个孩子听诊。看到苏瑶来,林晚秋笑着说:“瑶瑶,你可来了!这些药品太及时了,乡下的村民们缺医少药,有了这些药,陈景明去义诊也能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