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钱,她留着当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开始琢磨做面包。
她没有学过烘焙,只能凭着前世吃过的面包的味道,一点点摸索。
刚开始做出来的面包,要么太硬,像块石头;要么太甜,腻得人发慌;要么没发起来,扁扁的像个饼。
她没有放弃。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揉面、试烤,烤坏的面包自己吃,吃不完就送给邻居。
邻居们都很和善,不仅不嫌弃,还帮她提建议:“晚晚啊,你这面包要是再软一点就好了。”
“可以加点葡萄干,孩子们肯定喜欢。”
“面团要多揉一会儿,揉出筋来才好吃。”
林晚把这些建议都记在心里,一点点改进。
她还特意去镇上的面包店,假装买面包,偷偷观察人家的制作过程,记下心里面包的配方和口感。
半个月后,林晚的面包终于做得有模有样了。
她给面包店起了个名字,叫“向阳面包店”——她希望自己的面包,能给人带来温暖,也希望自己和晓晓的人生,能从此向着温暖前行。
面包店开张的那天,林晚特意做了几种不同口味的面包,有原味的,有葡萄干的,还有豆沙馅的。
她在门口摆了一张小桌子,放上几个刚出炉的面包,供路人免费品尝。
刚开始,没什么人敢尝试。
直到一个放学的小女孩,被面包的香气吸引,拉着妈妈的手走了过来:“妈妈,我想吃那个面包。”
小女孩的妈妈犹豫了一下,对林晚说:“姑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