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第一次见到那面镜子,是在老城区的旧货市场。彼时正值深秋,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满地都是,踩在上面发出 “沙沙” 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旧物特有的腐朽气息。
那天周末,她原本只是陪朋友陈雪来淘一张复古的木质书桌。陈雪是个十足的复古爱好者,家里的家具几乎都是从旧货市场或者老家具店淘来的,用她的话说,“老物件里藏着时光的味道”。可林薇对这些却没什么兴趣,她更喜欢现代简约的风格,觉得老物件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陈旧感,甚至有些压抑。
两人在旧货市场里转了快两个小时,陈雪终于在一个摊位前找到了心仪的书桌,正和老板讨价还价。林薇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目光无意间落在了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那摊位蜷缩在市场的角落里,被几堆旧衣服和破铜烂铁遮挡着,若不是林薇无意间瞥见那抹铜色的光泽,恐怕很难有人会注意到它。
摊位的老板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看起来有七十多岁了。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和领口都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一串暗红色的佛珠,佛珠表面被摩挲得光滑发亮,显然是佩戴了很多年。老太太低着头,眼神浑浊地盯着地面,仿佛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
林薇走近摊位,才发现那抹铜色光泽来自一面梳妆镜。她蹲下身,仔细打量着这面镜子。镜子的边框确实是纯铜打造的,因为年代久远,表面已经氧化发黑,形成了一层厚重的包浆,却反而更添了几分复古的韵味。边框上雕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花瓣层层叠叠,脉络清晰可见,藤蔓蜿蜒缠绕,从镜框的顶端一直延伸到底部,每一处细节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那些莲花就要从铜框上绽放,藤蔓就要继续生长蔓延。
镜子的镜面出乎意料地干净,没有一丝划痕和污渍,甚至比现代的镜子还要清晰。林薇看着镜中的自己,连脸上细小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清晰得有些过分。不知为何,当她的目光与镜中的自己对视时,心里突然泛起一阵莫名的寒意,像是有一股冰冷的气流顺着脊椎往上爬。她总觉得镜中的影像有些不对劲,镜里的自己嘴角似乎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诡异的笑容,但再定睛一看,那笑容又消失了,镜中的影像和真实的自己别无二致。
“姑娘,这镜子可是好东西。” 老太太突然抬起头,沙哑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打破了林薇的思绪。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那光芒转瞬即逝,快得让林薇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民国时期的梳妆镜,纯铜的边框,上面刻的缠枝莲纹,现在可少见了。我守着这镜子几十年了,要不是家里出了点急事,急需用钱,说什么也不会把它拿出来卖。”
林薇心里一动,民国时期的老物件,而且做工这么精致,确实是难得一见。她压制住心里那股莫名的寒意,问道:“多少钱?”
老太太伸出三根干枯的手指,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三百块。”
这个价格远远低于林薇的预期。她之前在古玩店见过类似年代的铜框镜子,最低也要上千块。林薇心里有些疑惑,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这么便宜?但她转念一想,也许是老太太不懂行情,或者真的是急着用钱。她没有再多想,从包里掏出三百块钱递给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抱起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