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室温低,老人行动迟缓,睡前饮食通常简单固定。”唐昊条理清晰地分析,“牛奶和降压药是最可能的载体。但氰化物有苦杏仁味,混在牛奶里容易被察觉,而裹在药片里能完美掩盖气味和味道。更重要的是,老人有按时服药的习惯,规律性行为更容易被凶手利用来控制死亡时间。”
顾清欢托着下巴追问:“那凶手为什么要布置成密室?直接制造意外死亡不是更隐蔽吗?”
“制造密室有两种可能。”唐昊解释道,“要么是凶手想嫁祸给外人,伪造入室抢劫杀人的假象;要么是想掩盖熟人作案的痕迹,利用密室制造‘不可能犯罪’的迷雾。但独居老人没什么财物,前者动机不足,更可能是后者——凶手熟悉老人生活习惯,知道他有反锁房门的习惯,顺势利用了这一点。”
欧阳锋身体微微后靠,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这个案例我们当时查了三个月才找到真凶,是老人的远房侄子,为了继承房产提前换药。你能从时间线和现场细节推断出这么多,确实有天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那再考你个实时案例。上周我们接到报案,开发区工地发现一具男尸,死者是工地保安,被发现时躺在搅拌机旁,头部有钝器伤,身边散落着工具。初步判断是意外摔倒撞到硬物,但法医鉴定伤口有二次击打痕迹。你觉得该从哪些角度排查?”
唐昊指尖停顿在半空,目光深邃:“首先查死者人际关系。保安岗位容易与工人、外来人员发生冲突,尤其是夜间巡逻时可能发现偷建材、擅闯工地的情况。”
其次看伤口形态,钝器伤的边缘是否规则?如果有弧形凹陷,可能是被扳手、钢管之类的工具击打;若边缘不规则,可能是摔倒后被碎石二次撞击。”
“但二次击打痕迹很关键。”他加重语气,“如果第一次击打不足以致命,凶手补击说明有明确杀人意图。现场散落的工具可能是凶手故意布置的假象,需要核对工具上的指纹和死者的伤痕是否匹配。另外查工地监控,重点看案发前后有没有非施工人员出入,尤其是携带工具或包裹的人。”
欧阳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怎么会想到核对工具伤痕?很多新手刑警都会忽略这个细节。”
“因为工地环境复杂,自然散落的工具通常有使用痕迹或锈迹,而凶器如果是临时取用,上面会留下新鲜的擦拭或握持痕迹。”唐昊解释道,“而且二次击打说明凶手当时很冷静,可能与死者有深仇大恨,或者担心死者未死会指认自己。这种情况下,凶手大概率是熟人,知道工地监控盲区和巡逻时间。”
顾清欢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忍不住小声对欧阳锋说:“队长,他比我们队里有些老刑警分析得还透彻。”
欧阳锋没接话,继续问道:“假设监控拍到案发时段有个戴安全帽的人影离开,但看不清脸。现场发现一枚不属于死者的工作牌,上面有模糊的指纹。你接下来会怎么查?”
“先查工作牌所属单位,对比工地人员名单,排除内部人员后,查近期离职或被辞退的工人。”唐昊思路清晰,“模糊指纹可以通过技术增强,重点比对指节纹——经常干体力活的人指节磨损程度和文职人员不同。另外查死者近期通讯记录,有没有频繁通话或争吵记录,尤其是案发前几小时的通话对象。”
他停顿片刻补充:“戴安全帽的人影不一定是工人,凶手可能刻意伪装。可以查工地周边的监控,追踪人影离开后的路线,重点看有没有在隐蔽处换下工装、丢弃凶器的行为。搅拌机运行时噪音大,案发时间可能就在机器运转时段,凶手利用噪音掩盖击打声。”
欧阳锋缓缓点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照片推到唐昊面前:“这是现场勘查照片,你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细节。”
唐昊拿起照片仔细翻看,指尖在其中一张照片上停留:“这里有问题。死者鞋带系得很规整,但裤脚有明显拖拽痕迹。如果是自己摔倒,鞋带可能松散或缠绕;如果是被拖拽,通常会抓住衣物领口或手臂,裤脚拖拽说明凶手力气不大,可能是从背后拖拽,或者死者当时已经失去反抗能力。”
他指着另一张照片:“搅拌机进料口有新鲜划痕,边缘沾着微量纤维,颜色和死者外套不一致,可能是凶手留下的。可以检测纤维成分,看看是哪种材质的衣物,缩小排查范围。”
欧阳锋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负责这起案件,你会先走访谁,重点问什么?”
“先走访工地夜班值班的其他保安,确认死者当晚的巡逻路线和时间。”唐昊放下照片,语气肯定,“然后问工友死者最近有没有异常,比如和谁发生过争执,有没有提到过发现工地异常情况。重点问三个问题:一是死者有没有说过要举报什么事;二是案发当晚有没有听到异常声响;三是最近有没有陌生人频繁出现在工地附近。”
他抬眼看向欧阳锋:“还要查工地近期有没有材料失窃、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的情况,有时候看似意外的死亡,背后可能牵扯经济利益纠纷。尤其是保安岗位,很可能发现了某些人的秘密,才招来杀身之祸。”
包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茶香在空气中弥漫。欧阳锋看着唐昊的眼神充满了欣赏,他转头对顾清欢说:“清欢,你听到了吗?这些分析逻辑缜密,细节把控精准,比我们队里不少科班出身的刑警都到位。”
顾清欢用力点头,看向唐昊的目光里带着惊叹:“我现在信了,你真不是普通外卖员。这些知识是自学的?”
唐昊腼腆地笑了笑:“送外卖时路过案发现场,经常听民警讨论案情,加上自己喜欢看推理书籍,慢慢就积累了些经验。”
欧阳锋收起照片,神情变得郑重:“唐昊,我知道你四年外卖生涯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对城市角落比谁都熟悉,加上你这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天生就是当刑警的料。”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警局正在招募特殊人才,不限制学历背景,只要有能力就能加入。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你的天赋不该被埋没在送餐路上。”
唐昊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窗外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他脸上,映出眼底复杂的情绪。四年外卖生涯的辛酸与见闻在脑海中闪过,那些在案发现场看到的罪恶与不公,此刻似乎都有了新的意义。
顾清欢在一旁轻声补充:“加入我们吧,以你的能力,一定能破获更多案件,比送外卖有意义多了。”
欧阳锋看着唐昊的反应,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等待着他的答案。包间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茶香与阳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见证一个重要的决定即将诞生。唐昊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唐昊的指尖在温热的茶杯壁上轻轻划过,杯沿的水汽氤氲了他眼底的情绪。他沉默片刻,抬眼时眼中的复杂已沉淀为温和的坚定,轻轻摇了摇头:“欧阳队长,谢谢您的好意,但我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欧阳锋脸上的欣赏凝固了,顾清欢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唐昊放下茶杯,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其实我两天前已经辞掉外卖工作了,送了四年餐,风里来雨里去,也算体验过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
他笑了笑,眼角泛起浅浅的纹路,“但我这人天生野惯了,骑电动车穿梭在街巷里时,连红绿灯都想跟它讨价还价,实在受不了朝九晚五的打卡制度。”
“当刑警需要遵守纪律,需要团队协作,更需要被规章制度约束,这些都是必要的职业素养,”唐昊的语气诚恳起来。
“可我从小到大最受不了的就是被束缚。查案时的逻辑推演让我着迷,但如果要穿上警服,每天面对文山会海和流程汇报,恐怕用不了三个月就会浑身不自在。”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的阳光,像是在回忆什么:“其实我早就有别的打算了。我没正经上过大学,高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这些年一边送外卖一边自学,攒了点钱也攒了些想法。我打算去报成人大学的金融专业,系统地学些经济知识。”
顾清欢忍不住插话:“金融?这和查案差太远了吧?”
“是啊,完全不搭边,”唐昊笑了起来,眼角的腼腆又浮现出来,“但我喜欢数字背后的逻辑,就像喜欢案件里的因果链条一样。每次送外卖路过CBD,看到那些写字楼里亮到深夜的灯,总觉得那里藏着另一种可能性。我想试试做投资,学经商,看看能不能改变自己跟家人命运。”
他说得认真,阳光透过纱帘落在他脸上,竟让人觉得这个理由无比可信。
欧阳锋沉默地看着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边缘,良久才开口:“你确定这不是随口找的借口?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害怕挑战而放弃天赋。”
“我确定,”唐昊的眼神清亮而坚定,“查案是爱好,是本能,但经商是我认真规划的未来。不过您放心,”他话锋一转,语气郑重起来,“我不会离开羊城,这里有我熟悉的街巷,有我送过四年外卖的每一条路。只要我还在这座城市,只要刑警队需要帮忙,不管是分析案情还是辨认角落监控里的小巷,哪怕是凌晨三点叫我去认某个路口的监控盲区,我随叫随到。”
他伸出手,掌心向上,目光诚恳地看着欧阳锋:“就当是……一个编外顾问?不拿工资,不管考勤,纯粹帮朋友的忙。”
欧阳锋看着他伸出的手,又看了看他眼底毫不作伪的认真,终于缓缓握住了他的手:“好小子,倒是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不勉强。但记住你今天说的话,羊城刑警队的大门永远为你留着一条缝。”
“一定算数。”唐昊用力点头,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明朗。顾清欢看着两人交握的手,悄悄松了口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香里似乎都多了几分释然的味道。
窗外的阳光正好,一个关于未来的决定尘埃落定,而属于唐昊的故事,显然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