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摇摇头,移动鼠标,准备点击右上角的叉号,退出这个莫名其妙的群聊,继续投身于我那焦头烂额的现实生活。

03

就在此时,屏幕右下角,那个独立的对话框突兀地弹了出来,伴随着一声极轻微、几乎被窗外雨声淹没的系统提示音。

发信人的ID是“织女丝绸坊”。

头像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剪影:一位身姿窈窕的女子正坐在一架古老的织机前,微微颔首,长发如瀑般垂下。她手臂的线条优雅地伸展,仿佛正专注于穿梭引线,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仿佛月光般的清辉。剪影细节精致,虽看不清面容,却自带一种沉静温婉、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我愣了一下,手指悬在鼠标上方。这个ID混在刚才那群“神仙”里并不起眼,此刻单独跳出来,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真实感。

对话框里,文字平静地浮现:

“你那包我要了,我想给凡间的一个侄女当礼物,她肯定会喜欢的。”

没有表情包,没有夸张的语气词,甚至没有一个“你好”作为开场白。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确实愣住了。心脏不合时宜地加速跳了几下。没想到,在经历了太上老君的“炼丹药材”和嫦娥的“玉兔零食”之后,竟然真有人——或者说,这个ID背后的人——正儿八经地来表达购买意向。尽管这购买的方式听起来如此古怪。

指尖在键盘上犹豫地悬停了几秒,我才敲下回复。 skepticism(怀疑)像一层薄膜,包裹着我的措辞。

“真的吗?不过我本来是想卖钱的,你说以物易物,那你能拿什么换啊?”

我紧紧盯着屏幕,试图从字里行间捕捉任何一丝骗局的痕迹。是骗我包包的骗子?还是什么新型的网络恶作剧?

对方的回复快得惊人,几乎是秒回。仿佛她根本不需要思考。

“凡间的钱对我们没用,我们都是拿自己的东西交换。你想要什么?只要我有的,都可以跟你换。”

“凡间的钱”?

“我们”?

这几个词像小石子一样投入我的脑海,激起细微的涟漪。这代入感也太强了吧?还“我们”?难道这群里的“神仙”们还真是一个圈子的?

以物易物?这年头,除了某些极客圈子或者复古爱好者,谁还玩这个?我盯着那行字,心里那点刚刚冒头的希望小火苗,嗤啦一下,又被泼了盆冷水,凉了半截。果然还是不靠谱。估计是想用什么自己做的奇怪手工来换吧?或者是什么游戏里的虚拟道具?

但转念一想,那个包放在那里,就像一根刺,时时刻刻提醒着我那段失败的感情和自作多情的愚蠢。与其看着堵心,不如……就看看对方到底能拿出什么。万一是什么有意思的手工艺品,也不算太亏?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攫住了我。

最近的生活窘迫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跑销售见客户需要体面,但我仅有的两件衬衫,领口和袖口都已经磨起了毛边,洗了太多次,颜色也褪得发白,怎么熨烫都透着一股寒酸气。那条西裤的膝盖处也快被磨亮了。添置新的行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房租和生活费都紧巴巴的。

带着几分自嘲和玩笑的心态,我敲下了回复。既然你要玩这个“以物易物”的游戏,那我就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