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杏花雨还在继续,江南的春日依旧温暖。只是那时的他们都不知道,这看似美好的约定,终将在日后的岁月里,被现实击得粉碎。那枚绣着并蒂莲的香囊,也将成为他们之间,最甜蜜也最苦涩的回忆。
第二章:秋闱后,空巷等
入秋后的苏州,像是被人打翻了砚台,青石板路被秋雨浸得泛着墨色,护城河畔的杏树早已没了春日的繁盛,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水面上,随波漂向远方。苏晚卿站在绣坊门口,伸手拂去灯笼上的薄尘,指尖触到泛红的灯纸,心里又泛起一阵细密的期盼。
今日是秋闱放榜后的第十日,按顾景渊离开时的约定,他若顺利考完,定会即刻从长安归乡。苏晚卿早在三日前就将绣坊门口的两盏旧灯笼换成了新制的红灯,灯面上还绣了缠枝莲纹 —— 那是她熬夜绣好的,想着顾景渊回来时,一抬头就能看见这喜庆的颜色。
“晚卿姑娘,又在等顾公子啊?” 隔壁绸缎庄的王掌柜提着算盘路过,见她望着巷口出神,忍不住开口问道。
苏晚卿回过神,笑着点点头:“是啊,算算日子,他也该回来了。”
王掌柜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复杂的神色:“姑娘,不是我多嘴,这几日我听去长安送货的伙计说,今年秋闱后,不少书生都被京里的权贵看中了,有的直接入了丞相府当幕僚,有的还娶了大官的女儿…… 你说,顾公子他会不会……”
后面的话王掌柜没说出口,但苏晚卿心里清楚他的意思。这些日子,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她听得不少,有人说顾景渊在长安得了贵人赏识,早就忘了苏州的旧人;也有人说他科举失利,无颜回来见她。每一次听到这些话,苏晚卿都会强撑着反驳,可夜深人静时,那些疑虑却像藤蔓一样在心里疯长,缠得她喘不过气。
“王掌柜,景渊不是那样的人。” 苏晚卿轻声说,语气里却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不确定。她想起顾景渊离开时的模样,他握着那枚并蒂莲香囊,红着眼眶说 “此生定不负你”,那样郑重的承诺,怎么会说变就变呢?
王掌柜见她固执,也不再多劝,只是摇了摇头,提着算盘走进了绸缎庄。巷口的风又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红灯笼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无声地叹息。
苏晚卿回到绣坊里,案上还放着她未绣完的锦缎。原本她想绣一幅《鸳鸯戏水图》,等顾景渊回来时当作他们未来新房的装饰,可如今绣针落在绢布上,却怎么也绣不出当初的流畅。她看着绢布上只绣了一半的鸳鸯,心里空落落的,指尖的绣线换了又换,最后还是烦躁地将绣针扔在了案上。
这些日子,她每日都会提着绣篮去护城河畔的石桥旁等待。那是他们初遇的地方,也是顾景渊承诺会回来找她的地方。她从日出等到日落,看着河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却始终没等来那个熟悉的身影。有好几次,她看到远处走来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都以为是顾景渊,可走近了才发现,只是身形相似的陌生人。
今日也不例外,苏晚卿提着绣篮来到石桥上,找了个熟悉的石阶坐下。秋风卷着枯叶落在她的绣篮里,她却没心思去拂掉,只是望着长安的方向发呆。忽然,她看到巷口处跑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顾景渊的同乡李书生,他也是半年前和顾景渊一起搬到苏州备考的,只是春闱时落榜,早已回了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