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墨碗

道光年间,江陵城南有个叫陈文甫的书生,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却已尝尽世态炎凉。陈家本是书香门第,到了他这代,只剩三间漏雨的瓦房、几架虫蛀的残书,还有一方祖传的松花石砚。他苦读十几年,却屡试不第,只能在村中设塾教几个蒙童,收些微薄的束脩,勉强维持生计。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刚进腊月就下了场大雪,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江陵城。腊月初八这天,陈文甫望着见底的米缸发愁——塾中几个学生因雪大停学,他已两天没吃上正经饭食了。

正当他对着空灶发呆时,忽听门外传来微弱的叩门声。开门一看,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衣衫褴褛,冻得面色青紫,浑身瑟瑟发抖。

“相公行行好,讨碗热汤暖身子。”老者声音颤抖,几乎站立不稳。

陈文甫自己尚且饥寒交迫,但看老者可怜,连忙将人扶进屋内。他翻遍厨房,只找出小半碗米,索性全部倒入锅中,添水煮粥。粥成后,他给老者盛了满满一大碗,自己只留了小半碗米汤。

老者也不客气,接过粥碗慢慢吃着。吃完后,他打量了一下家徒四壁的屋子,目光最后落在书案那方松花砚上,点了点头。

“相公心善,老朽无以为报。”老者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后,露出一只青瓷碗来。这碗看似平常,但细看之下,碗身隐隐有云纹流动,触手生温。

“此碗赠予相公。研墨其中,所书诗文必有异处。”老者将碗放在桌上,神色忽然严肃,“然切记,每日只得一用,多则生变。”

陈文甫正要推辞,抬头却见老者已飘然离去。他追出门外,但见雪地上一行足迹也无,唯有寒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哪还有老者的踪影?

回到屋内,陈文甫拿起那只墨碗细看。碗是上好的青瓷,釉色温润,碗底似乎刻着些什么,但看不真切。他将信将疑地取来墨锭,注水研墨,墨香竟比平常浓郁数倍。

“且试他一试。”陈文甫铺开一张泛黄的纸,蘸墨写下杜甫的《春夜喜雨》。说来也怪,这笔墨落在纸上,竟如有神助,字字灵动飘逸,比自己平日所写不知强了多少倍。

翌日雪停,陈文甫带着那幅字去城中字画铺子。掌柜的起初不以为然,待展开字幅后,竟愣了片刻,扶正眼镜细看良久。

“奇哉!这字初看平常,细观却如有生命,笔锋流转间似有春风拂面之感。”掌柜的啧啧称奇,“相公这字怎么卖?”

陈文甫犹豫地伸出三根手指,心想三百文总该值得。

“三两银子!我要了!”掌柜的拍案道。

陈文甫惊得说不出话来。三两银子够他半年嚼谷了。就这样,他得了第一笔意外之财。

自此,陈文甫谨记老者嘱咐,每日只用墨碗一次,或作诗或书画,拿去城中售卖,无不获得重酬。不出三个月,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修缮了房屋,添置了新衣。

消息很快传开了。乡人皆惊奇陈文甫的突然转运,纷纷猜测他得了什么宝贝。陈文甫只推说是苦练书法有所成,卖字所得。

村中有个王员外,家财万贯,为人却极为势利。年前陈文甫曾托媒人向他家提亲,想求娶他家二小姐秀娥,被王员外讥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当场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