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醉仙楼闻祸事
南宋嘉定三年,临安城的暑气像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整座城裹得发烫。清河坊的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白,脚踩上去能烫得人直跳脚,唯有 “醉仙楼” 里飘出的黄酒香混着酱狗肉的油香,像根钩子似的,勾着过往行人的脚步。
靠窗的方桌旁,济公正捧着个粗瓷酒碗猛灌。他那顶破僧帽歪在脑后,露出几缕油腻的头发,补丁摞补丁的袈裟上沾着酒渍和肉屑,可他浑不在意,左手抓着块肥嘟嘟的狗肉,往嘴里塞得满嘴流油,含糊不清地叹:“好酒!好肉!比灵隐寺那寡淡的素斋强百倍哟!”
酒保端着一碟茴香豆过来,笑着打趣:“济公师父,您这顿都喝了三斤黄酒了,再喝可得醉倒在这儿咯!”
济公摆了摆手里的破扇子,扇面缺了个角,边缘还挂着几根布条,却扇得有模有样:“醉倒怕啥?醉仙楼的楼板软和,比贫僧那破禅房的草席舒服多啦!”
正说着,楼外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混着慌乱的叫喊,把满楼的酒意都冲散了些。济公放下酒碗,眯着醉眼往外瞧 —— 只见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裤腿卷到膝盖,满是泥污,脸上挂着泪,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又出事了!张老三…… 张老三也没回来!”
围过来的百姓里,有个老婆婆颤巍巍地抓住汉子的胳膊,声音发颤:“狗蛋,你说啥?张老三不是今早去西湖捕鱼了吗?咋会没回来?”
“西湖里有怪物!” 狗蛋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哭得直抽气,“今早我和张老三一起出的船,到了湖心,突然起了黑风,湖里翻起黑水,一个大黑影从水里窜出来,张老三的船就翻了!我拼命往回划,才捡回一条命……”
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近一个月来,西湖边已有五个渔民失踪,都是出船捕鱼后再也没回来,官府派人打捞了好几次,连尸体都没找到,只捞上来几块破碎的船板,上面还留着奇怪的抓痕。百姓们私下都传,西湖里住了水怪,专门吃渔民。
济公摸了摸圆滚滚的肚皮,慢悠悠站起身。他踩着凉鞋,晃悠悠走出楼外,一脚踢到个酒坛子,发出 “哐当” 一声响。“水怪?” 他歪着头,醉醺醺地问狗蛋,“那怪物长啥样?”
狗蛋抬头见是济公,连忙抹掉眼泪,恭敬地回话:“师父,那怪物太快了,我没看清全貌,只瞧见黑乎乎一大团,身上好像有鳞,还有两只发光的眼睛,跟灯笼似的!”
济公蹲下身,从怀里掏出个干硬的馒头,咬了一大口,又掏出酒葫芦喝了口酒,才含糊道:“有意思,贫僧倒要去会会这水怪。”
人群里有个老者劝道:“济公师父,那水怪凶得很,官府都没办法,您可别去冒险啊!”
济公摆了摆手,把馒头揣回怀里,晃了晃酒葫芦:“贫僧这条命,是阎王爷都不收的,还怕个水怪?走,带贫僧去湖边瞧瞧。”
狗蛋连忙点头,领着济公往西湖边走去。围观的百姓也好奇,跟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往西湖方向去。
西湖西岸的柳荫下,停着几艘破旧的渔船,岸边还摆着渔网和鱼篓,只是蒙着厚厚的灰尘,显然有些日子没人用了。几个渔民家属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低声啜泣着。济公走到水边,蹲下身,用手指蘸了点湖水,放在鼻尖闻了闻 —— 湖水竟带着股淡淡的腥气,还透着一丝凉意,与这暑天的闷热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