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从便利店里探出头:“快进来暖和暖和,我刚买了热豆浆,给你们倒两杯。”
苏晚和顾易走进便利店,喝着热豆浆,看着身边的人——张阿姨、李乐乐、白裙子姑娘,还有手里的迷你手抓饼钥匙扣,突然觉得,这场暴雨虽然狼狈,却让她心里暖暖的。
顾易碰了碰她的胳膊:“雨停了我帮你修棚子,以后我们做个更结实的,就算刮台风也吹不倒。”
苏晚看着他,笑着点头:“好,以后我们一起修。”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照在便利店的玻璃上,也照在苏晚和顾易的脸上。
第六章 “竞争对手”来了
苏晚的手抓饼摊火了之后,火车站广场上突然多了个新的手抓饼摊。
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穿得干干净净,三轮车是新的,灯箱上写着“网红手抓饼”,还放着个小喇叭,循环播放:“网红手抓饼,加鸡柳加培根只要十五元,不好吃不要钱!”
这可把张阿姨急坏了:“小苏啊,这小伙子是来抢生意的!你看他那摊,比你这新多了,还会用喇叭喊。”
苏晚倒不着急,她觉得做生意靠的是口味和诚意,不是喇叭和新车子。可没想到,第一天那小伙子就抢走了不少顾客,尤其是年轻人,都被“网红”两个字吸引过去了。
顾易来的时候,看见苏晚的摊前冷冷清清,有点心疼:“别难过,我去帮你‘打擂台’。”他走到新摊前,买了份加鸡柳加培根的饼,咬了一口,皱着眉说:“这饼太硬了,酱也太咸,还没苏记的好吃。”
小伙子脸一下子沉了:“你故意来找茬的吧?不好吃你别买啊!”
“我就是实话实说。”顾易把饼扔在旁边的垃圾桶里,“做生意要讲良心,饼做得不好吃,再喊也没用。”
小伙子气得想动手,苏晚赶紧跑过去拉住顾易:“别跟他吵,我们回去。”顾易瞪了小伙子一眼,跟着苏晚回到摊前。
“你别冲动,”苏晚帮他擦了擦嘴角的酱,“我们做好自己的饼就行,顾客会尝出来的。”
可接下来几天,新摊的生意还是比苏晚的好。李乐乐来买饼的时候,气鼓鼓地说:“老板姐姐,那个新摊的饼一点都不好吃,我昨天买了一份,吃了两口就扔了,他还说我不懂欣赏。”
白裙子姑娘也说:“我昨天看见有人在他那儿买饼,吃了之后拉肚子,去找他理论,他还不承认。”
苏晚听了,心里有点担心。她想了想,从家里带了些自己做的小咸菜,放在摊前,免费送给顾客:“这是我自己腌的黄瓜,配手抓饼吃解腻。”
没想到这招还挺管用,不少顾客因为小咸菜又回到了她的摊前。有个老大妈吃了咸菜,笑着说:“姑娘你这咸菜比我腌的还好吃,以后我天天来买你的饼,就为了这咸菜。”
顾易也帮着出主意,他在苏晚的灯箱旁边放了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苏记手抓饼,每天限量二十份‘暖心版’,加芝士加蛋,送自制小咸菜,只要八元。”
限量版的“暖心饼”一下子就火了,每天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新摊的小伙子看着苏晚的摊前又排起了队,气得把喇叭关了。
有一天,小伙子的摊前突然来了个工商局的人,说是有人举报他的饼不卫生。小伙子慌了,赶紧把摊收了,从此再也没在火车站广场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