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手里攥着那一百文铜钱,沉甸甸的触感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来这个世界后赚到的第一笔“巨款”,更因为它代表着我生存能力的质变。

采集技能的强大超乎想象。山林在我眼中不再是充满未知的危险之地,而是一个标注清晰的丰饶宝库。每天进山,都能有稳定的收获。药材、山货,甚至一些可以制作简单工具的材料,我都能辨识并采集回来。

与陈郎中的交易也变得固定。他对我提供的品质良好、处理干净的药材十分满意,给出的价格也公道。偶尔我还能采到一些比较少见、价值稍高的药材,比如那次找到的几颗天麻,让他惊喜不已。

积分稳定增长,虽然每次奖励不多,但积少成多。手里的铜钱也慢慢攒下了一些。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小村的消费能力有限。陈郎中药庐的需求相对稳定,但并非无限。村民之间多以物易物,对铜钱和更多外来物资的需求不大。我攒下的山货和铜钱,除了换取基本的口粮、盐和少量布匹,似乎没有更大的用处。

而系统商城里,那本【基础技能书-陷阱制作】和【初级体质强化剂】依旧在诱惑着我。它们分别需要800和1000积分。我现在的积分才刚过四百,距离目标还远。

我需要更大的市场,更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物价和需求。村里的信息太闭塞了。

去镇上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从村民的闲聊中我知道,每隔五天,村里会有人组织一起去青石镇赶集,通常是天不亮就出发,傍晚前回来。下次赶集就在两天后。

我找到了村长,说明了想法。

“想去镇上?”李村长抽着旱烟,沉吟了一下,“去见识见识也好。镇上比村里热闹得多,东西也齐全。你攒了些山货,可以去换点需要的。”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了几分:“不过晚丫头,镇上人多眼杂,不比村里。你一个姑娘家,又是生面孔,千万要小心。银钱收好,莫要露白。跟紧你春娘姐和王家大嫂,她们明天也去。”

“哎,我知道,谢谢村长。”我连忙应下。

两天后,鸡刚叫过头遍,我就起身了。将这段时间攒下的最好的山货——一大包品相上乘的木耳、一小包天麻、还有一些晒干的香菇——仔细包好,放进背篓底层。上面盖了些普通的野菜和草药做掩饰。

又用旧布头缝了个小钱袋,将大部分铜钱装进去,贴身藏好。只留了十几文散钱放在外衣口袋里备用。

最后,检查了一下别在腰后的匕首。

天蒙蒙亮时,村口已经聚了七八个人。除了春娘和王家大嫂,还有几个要去卖柴、卖鸡蛋或采购的村民。领头的是经常往返镇上的张老伯,他赶着一辆驴车,车上已经放了些货物。

“晚妹子,这边!”春娘朝我招手。她挎着个篮子,里面是几十个鸡蛋和一些绣活。王家大嫂则背着一大捆干柴。

我跟她们打过招呼,爬上了驴车。车子吱呀作响,缓缓启动,离开了李家村。

土路颠簸,但坐在车上总比走路强。一路上,张老伯和几个村民闲聊着镇上的物价和新鲜事,我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听说镇上新开了家绸缎庄,生意好得很!”

“粮价又涨了,这日子…”

“最近巡街的衙役多了,说是县里老爷要求的…”

我默默记下这些信息。粮价上涨,或许我的山货也能卖个好价钱?衙役增多,意味着要更小心?

走了大半日,中午时分,终于看到了青石镇的轮廓。

灰扑扑的城墙不高,但颇有规模。城门洞开,人来人往,挑担的、推车的、骑驴的,比村里热闹百倍。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车马声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一股鲜活的市井气息。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新奇和忐忑,紧紧跟着春娘她们。

张老伯把驴车停在固定的地方照看,大家便分散开各自行动。春娘和王家大嫂要去西市卖鸡蛋和柴火,问我的打算。

“我先随便看看,一会儿去西市找你们。”我说。我想先了解一下药材和山货的行情。

“成,那你小心些,申时(下午三点)前记得回来集合,过时不候的。”春娘叮嘱道。

我点点头,背着背篓,融入了人流。

青石镇比我想象的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茶肆、酒馆、布庄、杂货铺、铁匠铺…应有尽有。路边还有更多摆摊的小贩,卖着各种吃食、杂物、农产品。

我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努力不让自己显得太像个乡巴佬。但现代化的灵魂还是对许多古色古香的事物感到惊奇。

按照打听来的方向,我找到了镇上的药铺。不止一家,规模都比陈郎中的小药庐大得多。我没敢进最大的那家“仁济堂”,而是选了一家门面稍小、客人也不多的“回春堂”。

走进去,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柜台后的伙计抬眼看我,见我是个穿着粗布衣、背着背篓的村姑,态度有些懒洋洋:“抓药还是卖药?”

“请问…收药材吗?”我小声问。

“收。什么货?拿出来看看。”伙计语气平淡。

我小心地从背篓底层拿出那包天麻和木耳,打开放在柜台上。

伙计原本漫不经心的眼神,在看到天麻时亮了一下。他拿起一颗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点点头:“天麻品相不错,个头也匀称。干货?自己采的?”

“嗯。”我点头。

“怎么炮制的?”他追问了一句。

我按照脑海里采集技能给的知识回答:“洗净,蒸透,切片,晒干。”

伙计有些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手法倒是老道。这木耳也不错,厚实干净。”他沉吟了一下,“天麻给你算六十文一两,木耳十五文一斤。如何?”

我心里快速盘算。陈郎中之前收我天麻是五十文一两,木耳十文一斤。镇上的价格果然高一些。但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公道价。

我尝试着还价:“掌柜的,这天麻炮制不易,品相也好,七十文吧?木耳十八文?”

伙计挑眉,似乎没想到我会还价,笑了笑:“小娘子倒是精明。成,看你这货确实不错,就依你。以后有好货,还送我们回春堂来。”

“谢谢掌柜!”我心中一喜。

伙计称了重量,天麻有三两多,木耳两斤。一共算下来,得了二百一十六文钱!加上我之前攒的,总资产瞬间突破了三百文!

揣着热乎乎的钱,我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又在镇上转了转,问了问其他山货和粮食的价格,心里大致有了数。

路过一个杂货铺时,我忍不住走进去,用二十文买了一个小巧的陶罐和一小包饴糖。又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子上,花五文钱买了两个热乎乎的、带馅的粗面馍馍。

尝了一口,馅是野菜混合了一点猪油渣,虽然粗糙,但咸香可口,比我自己做的好吃多了!

【尝试本地特色食物,轻微提升对世界认知,奖励积分:2点。】

这也行?我哑然失笑。

看看时间差不多,我赶往西市。春娘和王家大嫂已经卖完了东西,正在等我。春娘的鸡蛋和绣活卖了四十多文,王家大嫂的柴火只卖了十文。

看到我背篓空了,春娘问:“都卖出去了?价钱咋样?”

“还行,卖了点药材。”我没细说,转而问道,“春娘姐,镇上有没有卖书的地方?或者…写信摊子?”

我想认字。在这个世界,文盲寸步难行。而且系统商城里肯定有更高深的知识类技能,不认字怎么学?

春娘愣了一下:“书铺?有倒是有,在东街,可贵了!写信摊子集市口就有,张秀才摆的。”

我们走到集市口,果然看到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戴着方巾的中年文人坐在一张小桌后,旁边立着个“代写书信”的牌子。

我走过去,鼓起勇气问:“先生,请问…如果想学认字,该从哪里开始?”

张秀才打量了我一下,似乎有些奇怪一个村姑想认字,但还是答道:“若想启蒙,可买《三字经》、《千字文》。只是书籍价贵,且无人讲授,自学恐艰难。”

“谢谢先生。”我道了谢,心里记下。

书籍昂贵,看来学认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回去的路上,驴车吱呀呀响。我摸着怀里沉甸甸的钱袋,看着远处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充满了新的动力。

镇上之行,打开了新的视野。赚钱的路子更多了,目标也更清晰了。

下一步,努力攒钱,争取下次来镇上时,能买得起一本最基础的启蒙书。

同时,也要更努力地赚取积分。体质强化和陷阱技能,都需要它们。

路还长,但方向,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