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很是尴尬:“呵呵,媳妇,我这不是没经验吗,要不再蒸一个蛋,吃饭时哄哄闺女,怎么样?”
哎,上辈子走遍各国,见惯了各色美女,没一个让他心动的,
一心一意把自己上交国家,各种任务他是冲最前面,没结婚,哪来带娃经验啊。
余清瑶无奈叹气:“好,等会煮杂粮饭我就蒸,你就等吃肉时,你闺女闹吧,看你怎么收场”
就在这时,院子里响起李大哥爽朗的声音:“小弟,我们回来了!这麻竹要怎么处理?”
李父、李母听到大儿子的喊声,从屋里出来瞧了瞧,见没什么能搭把手的,又回屋看娃去了。
李大嫂也跟着出来,瞅着帮不上忙,便转身往厨房走去。
李云峰听到大哥的声音,脚底抹油往外跑:“呵呵,媳妇,你盯着灶火哈,明天我煮顿好吃的补偿闺女!我出去看看。”
院里堆了五根新砍的竹子。堂弟李云墨正甩着膀子喘气。
李云安则一屁股坐在竹子上休息。
“哥,把麻竹砍得比水缸短一截,这样方便放进水缸里,竹鼠会自己啃食的。”
“好,我知道了,竹鼠这边我来忙就行。”说着,李大哥起身去量水缸大小,随后抄起柴刀,利落地忙活起来。
如今这些竹鼠在他眼里,可都是宝贝,得好好喂,可别饿瘦了!
“云安,云墨,辛苦你们了,进屋喝点水!”
李云安扯开汗湿的衣领:“哥,不用,几步路的事儿,不渴。”
李云默则大大咧咧说道:“对呀,哥,你这么客气,我都不好意思了!”
李云峰笑了笑:“那行,你们在旁边看着,要是感兴趣,就跟我学学。”
说着,他抽了根水竹子放好,一步一步往前走,待走到第四步时,拿出柴刀对齐脚尖处,在竹面上划了一刀。
“成了,大概四尺长度就行了。”
随后,抄起柴刀对着划痕,“咔擦”一声脆响,竹子应声而断。
他动作娴熟,砍好做鱼笼的用料,就开始破篾。
竹篾破得极为均匀, 宽窄刚好一指,半指定厚,规整的像匠人用尺子比着裁的。
李云安看着直咋舌:“哥,你这刀工真牛!”
李云峰笑道:“破篾是基本功,这个要下功夫学,你们俩感兴趣,有空就过来,多学门手艺傍身。”
李云安和李云墨忙不迭点头:“谢谢哥!”
两人很是开心,这可是能谋生的手艺,镇上就很少有人卖鱼的,一般有鱼很快就卖光了,
要是学会编鱼笼捕鱼,指不定能给家里带来不少进账。
李云峰冲厨房方向喊了一嗓子:“哥,你喂完竹鼠没有?喂完就过来学学编鱼笼了!”
“来了来了,等等我,我要学!”
不知什么时候,李父站到了李云峰身后,盯着他手里的活计:“你小子,什么时候学的这门手艺?以前怎么不做?”
李云峰笑嘻嘻地说:“爹,虽然我什么都会做,但做这玩意儿太辛苦,
赚的都是辛苦钱,我之前嫌弃太累,就没做!”
李父一听瞪了他一眼,忍住想揍人的冲动:“你个混小子,走路累不累,那你出门怎么不爬着走?”
“呵呵,爹,你真会开玩笑!”李云峰打着哈哈,心里想着穿越前的事。
哎,他爷是个老篾匠,家里的竹编产品都是出口国外的,休假有空,
他都会回去给他爷帮忙,也不知道他走后,他爷怎么样了。
他倒是可以把他爷的手艺,传给老李家这一房的人,
毕竟他们,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三个伯伯可是连棺材本,都掏出来帮忙了。
李父哼了一声“那你倒说说你都会编啥,别净说些哄人的话,看你没好全,放心,我不揍你!”
“爹,我还是不是你儿子了,现在动不动就想揍我!
我可告诉你,小到鱼笼,大到家具,只要你说得出,我可都会!”
“你小子,是不是三天不打就皮痒了,这么敢吹牛。”
“爹,我可不是吹,中午我跟哥去竹林,那成才的好竹多的是,做成竹制品,肯定是有得赚。
我是不想吃这份苦的,就是不知道我大哥,大伯,二伯,三伯家,愿不愿意一起学这门手艺?”
“这年头,做什么不辛苦?你要真有这手艺教大家,我就去跟你伯他们商量。”
“爹,这事咱后面在商量,篾破好了,你们拿上一些,我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
咱们编的是倒须鱼笼,鱼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捕捉到的活鱼,到时候想吃清蒸,还是红烧,随你们挑!这个是我改良版的,能省不少功夫!”
李父也拿上了篾条:“行,我也学学”
李峰开始演示,首先竹篾铺好,编笼身时,笼口是关键,像绣花——压三挑二,
松紧得拿捏住,他示范着把竹篾交错编织,给笼子搭骨架,一根挨着一根慢慢盘出圆筒形状。
这个法子不用编太密,照着我放的宽度就行,编太稀,鱼钻得出来,就跑了!
让笼身像老树干,看着有缝,实则鱼一撞就硌得慌,只能往倒须里钻。
李云墨鼻尖冒汗,竹篾在手里打滑:“哥,我这竹笼软塌塌的,跟面条似的!”
“你这要使巧劲!”李云峰按住他的手,“竹篾要像拉满的弓,绷住劲才结实!”
李大哥这时也问道:“弟,我这呢,怎么样?”
“哥,你篾条扎太紧了,太紧容易扯断篾条。”
“对,就这样,一圈圈编下去,到这收尾搞定”
李云安疑惑道:“哥,那尾巴这不封口,鱼不就出来了吗?”
“对,有鱼货的时候,从这把鱼倒出来,放鱼笼的时候,用篾条或麻绳把尾巴绑上,鱼就跑不了啦。”
李大哥高兴问道:“那前面这口子怎么处理?”
“现在你们根据自己编鱼笼的大小,编一个倒须装进去,鱼笼就做好了”
李云墨着急问道:“哎呀,哥,我这个倒须放进去有点松怎么办?”
“你可以重新编一个安进去,也可以像缝补衣衫这样,用篾条在口子边缘补上一圈固定。”
李安兴奋的把手从倒须口伸进去,把手往回拿出来时:“哎哟,真扎!哈哈哈,
哥,你说的都是对的!真是这样,这下进笼子的鱼,只能乖乖留在笼子里了。”
李父也很是兴奋,拿着自己编的鱼笼,得意地说:“来来来,看看我这个,怎么样?”
“爹,你真厉害!”
“小叔,你编得真好!”
“小叔,你编得比我的都好!厉害!”
几人七嘴八舌的夸着,李父听了很是高兴。
看着兴奋的众人,李云峰拿出今天杀竹鼠留下的内脏和边角料,
对他们说:“最后一步,去找麻绳在鱼笼口这绑住,另一头绑岸上,省的放笼子时被水冲走,
再找块布,包这些内脏,做为诱饵放鱼笼里,鱼儿闻见腥味自己就钻进来。
快点,回来我们就去放鱼笼”
几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李父率先吩咐李大哥:“老大,你回去在厢房里把家里那捆麻绳拿来,还有碎布头”
“好的,爹,我这就去!”李大哥摩拳擦掌,转身就往家跑。
“云武哥等等我,我也回家拿我那份”李云安边追边喊。
“小叔,峰哥,我也回去准备,走啦!”说罢,一溜烟跑了。
不多时,众人带着麻绳和布料折返。
在河边各自选好地方,把鱼笼放进河里:“好了,等明天来看看,能收获多少鱼!”
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谁也没急着走,眼里满是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