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主角): 青云宗一名资质平平的外门弟子,约十六七岁,眉宇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第一章 藏经阁的微光
青云宗,后山藏经阁。
檀香混着旧纸的气息在梁柱间流转,十六岁的凌云正踮脚擦拭最高层的书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外门弟子服,袖口磨出了毛边,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滑落,滴在积灰的《云笈七签》抄本上。
“啧,凌云,还在跟这些废纸较劲?”
戏谑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墨尘摇着折扇走上来,月白内门弟子服一尘不染,腰间挂着宗门制式的玉佩,晃得人眼晕。他瞥了眼凌云手中的抹布,嘴角勾起讥诮:“下个月小比,你那点‘五行杂灵根’引气入体的修为,去了也是给外门丢脸。”
凌云直起身,指尖在《抱朴子》的封面上轻轻划过。三年前他被测出灵根驳杂,成了全宗笑柄——杂灵根吸收灵气慢如抽丝,别说筑基,就连引气入体都比旁人多耗了一年。他攥紧抹布,声音很轻却很稳:“师兄,师父说‘勤能补拙’。”
“补拙?”墨尘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折扇“啪”地合上,“你当杂灵根是地里的萝卜?多浇水就能长大?我劝你趁早滚回山下,娶个村姑生娃,比在这儿浪费粮食强。”
脚步声渐远,凌云望着墨尘的背影,喉结动了动。他没反驳,只是弯腰继续擦书架,直到指尖触到一个不起眼的暗格。
暗格里塞着本灰扑扑的古籍,封面没有书名,只用朱砂画着一团扭曲的符文,像被揉皱的星河。凌云刚翻开第一页,指尖忽然一阵发麻——书页间竟有微光流转,丝丝缕缕的灵气从纸缝里钻出来,像小蛇似的缠上他的手腕。
“嗡——”
体内那缕微弱的灵力猛地颤动起来。三年来,这灵力总像堵在泥潭里的死水,此刻却被书页的微光引得翻涌,顺着经脉游走时,连带着四肢百骸都暖烘烘的。
凌云心跳如擂鼓,匆匆将古籍塞进袖中。他躲到藏经阁最深处的蒲团上,借着窗棂漏下的月光细读——书页上的符文旁,用蝇头小楷写着三个褪色的字:《归元诀》。
“……天地灵气,驳杂者为末,归一者为本。杂灵根非劣,乃能纳百川……”
他屏住呼吸,指尖跟着符文的轨迹比划。当最后一笔落下时,窗外的夜风突然卷着落叶扑进窗,无数细碎的光点(那是天地间游离的驳杂灵气)竟像被磁石吸引,争先恐后地钻进他的天灵盖!
凌云闭上眼,感觉丹田处像有团小火苗被点燃,驳杂的灵气在《归元诀》的运转下,竟一点点褪去浑浊,凝成了米粒大小的银白色光团——那是比寻常引气入体精纯十倍的“本源灵力”。
“原来……杂灵根不是缺陷,是天赋?”他望着掌心跳动的微光,唇角第一次扬起浅浅的笑意。
第二章 潜龙在渊
接下来的三个月,藏经阁成了凌云的秘密修炼场。
白日里,他照旧扫地、擦书、整理典籍,连墨尘几次故意刁难(比如让他搬三十斤重的铜香炉去前殿),他都笑着应下,只是没人发现,他如今扛着香炉走山路,气都不喘一口。
夜里,他便躲在暗格后修炼《归元诀》。古籍上的符文越来越清晰,有时他甚至能看见符文里游动的灵气——草木的青气、山石的黄气、星月的银气……这些旁人避之不及的驳杂灵气,在他体内竟成了滋养本源灵力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