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于朦胧笑着说:“是你们的故事太感人了,我只是把它演了出来。”

多年后,于朦胧已经成为娱乐圈的“常青树”,虽然不再是年轻的小鲜肉,眼角被时光刻下几道浅淡的细纹,却沉淀出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

他的工作室“清辉影视”坐落在北京朝阳区一栋闹中取静的文创园内,没有华丽的招牌,只有门口那株他亲手栽种的文竹,枝叶舒展,透着一股清雅劲儿——这是他从当年临时租住的公寓里移栽过来的,如今已亭亭如盖,见证着他从籍籍无名到影帝加身的全过程。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于朦胧就已经沿着工作室楼下的林荫道跑完了五公里。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运动服,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饱满的额头上,褪去了镜头前的精致,多了几分烟火气。路过街角的早餐摊时,摊主李阿姨笑着招呼:“于老师,还是老样子?”

“嗯,李阿姨,一杯豆浆两个包子,谢谢。”于朦胧笑着点头,熟稔地接过早餐,扫码付款时特意多转了十块钱——李阿姨的儿子是消防员,去年在一次救援中受了伤,他一直想着多帮衬点,却又怕伤了老人的自尊,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

李阿姨接过手机看了眼,嗔怪道:“你这孩子,又多转钱!”嘴上说着,眼里却满是暖意。她是于朦胧的老粉丝,从《三生三世》里的白真就开始关注他,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最欣赏的不仅是他的演技,更是他这份不张扬的善良。

回到工作室,新人演员们已经在排练室里集合。于朦胧的工作室从不签“流量明星”,只挑有潜力、肯吃苦的新人,他常说:“演员拼到最后,拼的不是颜值,是演技和人品。”此刻,几个新人正围在一起对戏,其中一个叫周宇的男孩因为紧张,把台词念得颠三倒四,脸涨得通红。

“别急,慢慢来。”于朦胧走过去,把早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拿起周宇手里的剧本,“这段戏的核心是‘愧疚’,你想想,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失误让朋友受了伤,说话时会不会不敢抬头?声音是不是会越来越小?”他边说边示范,微微垂着眼,声音低沉,语气里的自责几乎要溢出来,看得周宇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

“于老师,我懂了!”周宇重新调整状态,果然演得自然了许多。

于朦胧欣慰地点点头,又转头对其他新人说:“你们也一样,演戏不是靠嗓门大,是要让观众从你的眼神、你的小动作里看到角色的心思。下午我带你们去老街看看,咱们新戏里的场景就在那里拍,多观察生活里的人,比在排练室里死记硬背有用。”

新人里有人小声嘀咕:“可是于老师,我们现在不是应该多上综艺刷热度吗?隔壁公司的新人都靠综艺火了……”

于朦胧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说:“热度是一时的,作品才是一辈子的。我刚入行时跑了三年龙套,没有任何热度,可那段时间积累的经验,比任何综艺都让我受益。”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豆浆喝了一口,“如果你们想靠综艺走红,现在就可以离开,我这里只培养演员,不培养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