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当父母分居时,他们达成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协议:爸爸负责妹妹,妈妈照顾我。

但这个约定逐渐演变成了明显的偏爱与忽视。

爸爸将全部精力和金钱投入妹妹的生活,而对我的求助总是回以“找你妈去”。

妈妈虽然承认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却在实际支持上力不从心,

每月仅能提供微薄的生活费。当我为考试费一筹莫展,

饿着肚子兼职打工时,

妹妹的16岁生日却收到爸爸送的出国游和妈妈送的价值6880元的金手链

恰好是妈妈给我一年生活费的总和。

这一刻,我意识到家庭的天平早已倾斜

而我要么接受这一现实,要么开始为属于自己的公平而战。

第一章 裂痕初现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阴沉的周六下午,雨水不规则地敲打着窗户,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爸妈坐在客厅的对立两面,我和妹妹小雨被暂时支开,但我躲在走廊的转角,偷听着这场改变我们家庭的对话。

“我已经决定了,分开对我们都好。”爸爸的声音冷静得令人心寒。

妈妈的声音则带着哽咽:“但孩子们怎么办?小风才十五岁,小雨刚刚十二岁。”

“简单,你管儿子,我管女儿。各自负责一个,公平合理。”

我的心猛地一沉。公平?这算什么公平?

“孩子们不是物品,不能这样分割!”妈妈争辩道,但语气中已经透露出妥协的疲惫。

爸爸不为所动:“生活费教育费各负责各的,省得以后扯皮。你要是不同意,那就法庭见。”

最终,妈妈沉默了。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生活将被彻底改变。

分居后的最初几个月,我还能偶尔见到爸爸。他每周会来接小雨出去,有时会顺便问我几句学习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心逐渐减少,最后变成了机械式的问候和迅速告别。

高三那年,我因为学习压力大,一次模拟考成绩不理想,鼓起勇气给爸爸打电话。

“爸,我这次数学没考好,能帮我找个辅导老师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是他熟悉的不耐烦的语气:“找你妈去,她负责你的事情。”

“可是妈妈经济紧张,请不起辅导老师。”

“那是她的事,约定就是约定。”

电话被挂断了,我握着听筒,听着忙音,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在那个被称为“父亲”的男人心里,我已经被划分到了另一个阵营。

妈妈确实尽力了。她同时打两份工,早上在超市收银,下午去写字楼做保洁。但她微薄的收入支撑我们两人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更别提额外的辅导费用了。

于是我开始了自学之路,每天晚上熬到深夜,用同学复印的笔记和从旧书店淘来的参考书自学。当小雨被爸爸送去最好的辅导班时,我正在为解不出的数学题抓耳挠腮。

高考那天,爸爸来了,但只站在远处朝我点了点头,然后就走向小雨,问她紧张不紧张,需不需要喝水。我默默走进考场,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一个人也可以。

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妈妈高兴得哭了,立刻打电话给爸爸报喜。我从她突然黯淡的表情和敷衍的“嗯嗯”声中,猜到了爸爸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