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翠玉轩布局精巧,正殿面南,东西各有偏殿,后有一小园,园中假山池塘一应俱全。那棵老槐树就在园子东北角,枝繁叶茂,据说已有百年树龄。

沈清漪先见了杨妃。不过半年时间,昔日明媚动人的贵妃如今眼窝深陷,神情惶惑,确实像是长期失眠所致。

“哭声从何处传来?”沈清漪问。

“似乎...似乎从四面八方而来。”杨妃努力回忆,“有时觉得在东边,片刻又似在西边,甚至...甚至就在屋顶上。”

沈清漪若有所思,又问了些问题,然后请杨妃休息,自己开始在翠玉轩内细致勘察。

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翠玉轩内几乎见不到蝴蝶。如今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别处宫苑彩蝶飞舞,唯独这里空空如也。

是夜,沈清漪带着小侍女留在翠玉轩值夜。

子时将至,宫中烛火渐熄,只留几盏灯笼在廊下摇曳。沈清漪静坐厅中,屏息以待。

果然,子时三刻,那哭声准时响起。

初时细微如丝,渐渐响亮起来,确如女子哀泣,忽东忽西,飘忽不定。伴随哭声,总有阵阵阴风刮过,吹得门窗作响。

小侍女吓得脸色发白,紧抓沈清漪的衣袖。

沈清漪凝神静听,忽然起身,循声向后园走去。小侍女虽怕,也只能紧跟其后。

园中月光清冷,那哭声似乎更近了。沈清漪目光锁定在那棵老槐树上,慢慢靠近。

就在这时,一个红色身影突然从树后一闪而过!

小侍女惊叫一声,几乎瘫软在地。沈清漪却快步追上,然而绕到树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哭声戛然而止。

沈清漪在槐树四周仔细察看,突然蹲下身,从地上拾起一物——那是一枚褪色的红色丝线,似是从衣物上脱落下来的。

“姑、姑娘,咱们回去吧...”小侍女带着哭腔哀求。

沈清漪不语,仰头观察这棵槐树。树冠如盖,枝杈纵横,在夜色中宛如鬼怪张牙舞爪。

第二天,沈清漪请示内务府,调来了二十年前萧贵人一案的卷宗。

档案室内尘封的卷宗记载着:隆庆十二年,萧贵人因被揭发施行巫蛊之术诅咒当时宠妃(即如今的太后),人赃俱获,赐白绫自尽。案中提及,在萧贵人寝殿搜出数个扎满银针的布娃娃,背后写着生辰八字。

然而沈清漪注意到,卷宗中证物清单上并无最关键的“人偶”,仅有文字描述。所有证人均已不在宫中,有的已故,有的年满出宫,无从查问。

更奇怪的是,萧贵人的葬地记录空缺,只标注“按例处置”,无任何详细记载。

沈清漪又调阅了当年侍奉萧贵人的宫人名册,发现其中大多数人都在事件后不久因各种原因离开宫廷,只有一个名叫锦绣的宫女留在宫中,如今已在浣衣局当差多年。

沈清漪立即前往浣衣局。

浣衣局的老宫女锦绣已满头白发,听到“萧贵人”三字,手中活计顿时停下,浑浊的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姑姑可还记得当年之事?”沈清漪轻声问。

锦绣沉默良久,才缓缓道:“萧贵人...是冤枉的。”

她告诉沈清漪,萧贵人性情温婉,待下宽厚,根本不信巫蛊之事。那日从她房中搜出的人偶,定是被人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