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后,他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猛地向后一倒,后脑勺重重撞在冰冷坚硬的墙壁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然后他就那样沿着墙壁滑坐下去,蜷缩起身体,肩膀无法控制地剧烈抖动起来,发出一种压抑到了极点、最终崩溃而出的、混合着痛苦呜咽和疯狂大笑的怪异声音,在空荡寂静的出租屋里回荡,显得格外瘆人。

这他妈的……到底算怎么回事?用绿帽子换钱?用心碎换钢镚儿?这世界疯了吗?!还是他早就疯了而不自知?

1 情绪收益

从那个荒诞的夜晚开始,李默活着的意义被彻底颠覆了。

他的世界被撕裂成两个极端:一边是赵倩通过朋友圈持续不断展示的、与日俱增的“幸福”,像一把不断撒盐的钝刀,反复切割着他从未愈合的伤口,带来真实而尖锐的痛苦;另一边是脑海中那冰冷的系统面板,用清脆的“叮咚”声和稳定增长的阿拉伯数字,对他进行着一种近乎侮辱的、却又实实在在的“补偿”。

他依然会痛。每当赵倩晒出在旋转餐厅吃的高空下午茶(配文:某人的惊喜,吃胖了都怪你~),看到她拎着崭新爱马仕铂金包对着镜子的自拍(配文:某人说这个颜色很衬我【害羞】),看到王总送她的、系着红色丝带的保时捷车钥匙(配文:新手女司机上路,请多关照~),他的心口依旧会像被密密麻麻的针反复穿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酸涩的钝痛和难以言喻的窒闷。

但他开始学会了一种近乎自虐的“欣赏”。他会点开那些图片,放大每一个细节,品味着那光鲜亮丽背后对自己无能的嘲讽,咀嚼着那甜蜜恩爱背后赤裸裸的背叛。

他发现,痛得越深,越具体,那“叮咚”声就越欢快,越密集,账户里数字增长的速度就越发惊人。

这种诡异而冰冷的对应关系,像是一剂裹着糖衣的毒药,既加剧着他的痛苦,又吊着他苟延残喘的性命。

账户里的数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他搬出了那个充满绝望和酒精味的出租屋,在市中心租下了一套可以俯瞰半个城市江景的高档公寓。

巨大的落地窗外,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是一片他曾经只能仰望的繁华世界。可这宽敞明亮、装修奢华的空间里,依旧弥漫着一种驱不散的冷清和空荡。

酒柜里的酒从几块钱的啤酒换成了四位数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昂贵的水晶杯里摇曳,但他独自啜饮时,尝到的好像还是同样的苦涩和麻痹,昂贵的酒精并不能浇灭心底的块垒。

他账户里的数字膨胀到了一个他过去不敢想象的程度。

他去找了最贵的私人心理医生,在环境静谧舒适的诊所里,对着穿着阿玛尼西装、态度温和专业的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和“抑郁”。

医生给他开了最进口的抗抑郁药,叮嘱他按时服用。但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着:患者心底存在巨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信任危机,并未真正缓解,只是被某种强大的外部执念暂时压抑和覆盖。

医生不懂,李默需要那个洞开着,需要那痛苦持续供能,他需要这点“病”来“生钱”。健康?快乐?那是什么?能每秒带来几百上千的收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