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凝视着面前的大碗,碗中盛满各式烹制的土豆,或蒸或炸,香气四溢。
“此物甚妙,饱腹耐饥,产量惊人,味道亦佳,实乃大秦之福。”王翦感慨道。
“父亲,四公子献此新粮,功在千秋,为何我们仍要支持大公子?”王贲眉头紧锁,不解问道。
“唉……四公子才略过人,又觅得新粮造福百姓,若非新军功制……”王翦长叹一声,未尽之言中透着无奈。
王翦摇了摇头,沉声道:“绝不会扶持其他皇子!”
他长叹一声,眼神中透出忧虑。
历来皇位之争都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身为军中重将,参与夺嫡之争本就是大忌。
若非赢余推行的新军功制度损害了军中权贵的利益,王翦绝不会出面干涉。
“父亲!”
王贲恭敬地拱手问道:“蒙家兄弟今日派人传信,想联合我们王家共同上书,请求陛下释放扶苏公子,我们是否应允?”
王翦嘴角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此前王家、蒙家及军中众权贵曾与扶苏联名反对新政。
在外人看来,王翦已和蒙家兄弟一样,站在了扶苏一方。
此时若退出,势必两面不讨好。
似乎唯有与扶苏同进退这一条路可走。
“贲儿,为父身体不适,你代我上书,就说长公子仁德宽厚,恳请陛下念及父子之情,宽恕于他。”
“父亲!可长公子一心恢复分封制!若由他继承大统,我们南征北战的功业岂不付诸东流?”
王贲紧皱眉头。
虽然他也对新军功制不满,但不同于年迈的王翦,正值壮年的他仍怀有满腔抱负。
当年横扫六国时,王贲亲率大军征战,实在不忍将用血汗打下的江山再度分封!
“住口!”
王翦猛然睁开发红的双眼,重重拍案。
“这些道理,还需你来教训为父吗?”
他怒视儿子片刻,终究化作一声长叹。
“贲儿,为父岂会不知大公子和那些儒生的心思?但大秦奉行商君之法已逾百年,军功制深入人心。
军中权贵盘根错节,手握兵权,势力之大足以动摇社稷!”
“陛下雄才伟略,意志坚定,不会轻易改变主意。
四公子的新政卓有成效,陛下欲加推行,却触及大秦根基。
若此时为父不站出来,陛下恐将强行实施新军功制!”
“届时在外统兵的大将难免心生异念,局面恐难掌控!”
“而为父的苦心,以陛下的圣明,自然心知肚明。”
王贲闻言怔住,随即恍然大悟。
“父亲,您的意思是……您和陛下在演一场戏?”
王翦抚须大笑:“贲儿切记,我王家世代忠君,永远与陛下同心!”
他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继续说道:“这道奏章递上去,陛下自然明白臣的用意。
我王家蒙受皇恩数代,家财足够子孙享用百年,岂会为蝇头小利违背圣意?”
“新军功制看似利国,实则暗藏祸端。
至于扶苏公子之事——若陛下真要处置皇子,岂是我等臣子能阻拦的?”
老将军忽然压低声音:“这次上奏,实则是向陛下表明臣反对新军功制的决心。
四公子虽有雄才,但此制确实不宜推行。”
“去拟奏章吧。”
王贲拱手应诺,却忍不住追问:“父亲,儿臣反复研读新制,确有其可取之处……”
“时机未到啊!”王翦重重放下茶盏,“六国初定,军中勋贵如林。
要推行新制,至少需待这批老臣凋零。
此刻强推,恐生变故。
去吧。”
待王贲退下,老将军凝望窗外出神。
“陛下,老臣连亲子都瞒过了。”他喃喃自语,忽然抓起案上土豆咬了一口,“来人!速报宫中——温泉新粮丰收,即刻发往四公子封地!”
廊下顿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咸阳宫】
嬴政放下竹简,指尖轻叩案几。
“江南温泉育粮,果然奏效。”帝王眼中精芒流转,“三万石新粮,足以助云儿再练精兵数千!”
去岁寒冬,唯有江南温泉可育新苗。
他命秦军开渠引泉,如今终见成效。
军中权贵只顾私利,妄图世代垄断高位,断绝平民晋升之路。
"寡人岂能纵容此等行径!"
"余所创军功新制,务必推行天下!"
"既然军队已被这些蛀虫把持,那便让余另立新军!"
"待时机成熟,只需一纸诏令,余定能为寡人肃清这些祸患!"
秦王早已运筹帷幄。
此刻军功勋贵势力如日中天,但在始皇帝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普天之下,就没有他嬴政办不成的事!
他毕生所求,唯大秦万世永昌!
余新政利在千秋,必须推行全国!
任何阻碍新政者——
统统碾作齑粉!
"传旨余,每年拨付新粮百万石!"
"命其放手施为,全力建军。
来日寡人将陇西全郡赐予他!"
军粮充足,余封地男丁皆可为兵。
若得陇西,顷刻可拥十万雄师!
秦王心意已决,必全力扶持赢余!
"臣领命!"
章邯躬身退下。
............
中原腹地。
一处韩氏旧宅内。
张良凝视着眼前那盘热气腾腾的蒸土豆——葱花肉末点缀其间,却丝毫未动。
"主公为何不用膳?"
身旁九尺巨汉阿丑憨厚问道。
"这新粮当真采自温泉之地?确有秦兵出没?"
阿丑拍着胸膛保证:
"千真万确!俺亲眼看见秦兵拉走好几车,都用布盖着哩!剩下的都被俺挖来了。"
张良眉头深锁。
温泉早被当地豪强占据,却任由秦兵采挖,可见来头不小。
他素来交游广阔,却从未听闻这队人马。
这些秦军士兵显然在暗中行动。
那些家族必定受到了胁迫,才会集体保持沉默。
此事背后恐怕隐藏着惊天阴谋!
"先前听闻朝中大臣联名反对四公子的新政,但暗中培育新粮之人与这些朝臣未必是同谋。"
"此地的家族多与朝中权贵有牵连,能让他们全部闭口不言——莫非是御林铁卫所为?!"
"这秘密种植土豆的幕后主使,该不会是秦始皇帝本人吧?!"
张良目光骤然锐利。
"若真是始皇帝所为,其图谋必然非同小可!"
"不知军中勋贵将会如何应对?!"
"也许,这正是天赐良机!"
张良指尖微微发颤。
要复兴han国,仅凭他一人之力绝无可能。
必须等待风云变幻的时机!
倘若秦始皇真要与军中权贵抗衡——
或许,大秦将陷入动荡!
只要帝国动荡,han国复国的希望就将降临!!
"此等局势下,必须抢占先机获取最新情报,不能再滞留于此了!"
"阿丑!"
"属下在!"
"速备行装,向县令取得通关文书,我们即刻启程前往咸阳!!"
"遵命!!"
......
西部边陲。
"你说什么?"
"父皇给我送来了两万石土豆?他竟在寒冬种出了土豆?!"
赢余难掩震惊。
正值春耕前夕,他刚命张太岳组织农户准备播种,没想到秦始皇竟送来如此厚礼!
"主公,听闻陛下是利用温泉地热,开凿水渠引暖流灌溉田地。"
张太岳平静禀报。
华夏先民的智慧果然非凡,利用地热种植作物古已有之!
"妙哉。"
赢余不禁赞叹。
父皇悄无声息便培育出如此规模的粮食,
果然手段通天。
真不愧千古一帝!
赢余眼中骤然闪过精光。
有了这批御赐粮草,
何须再等?
北伐匈奴正当其时!
"此刻匈奴人正忙着放牧瘦弱的牛羊,必定毫无戒备!"
隆冬时节,匈奴人蜷缩在营帐中靠存粮过活。
碍于大秦兵锋之盛,即便粮草匮乏也不敢南下劫掠。
而初春时分,饥饿的匈奴人驱赶着骨瘦如柴的牲畜寻找新草,
正是他们最松懈的时刻!
这无疑是赢余北伐的最佳时机!
“主公,陛下送来这些粮草,恐怕并非支持您北伐,而是想让您扩充兵力。”张太岳目光敏锐,向赢余提醒道。
“呵,扩军与击败匈奴左贤王并不矛盾!”赢余淡然一笑。
击溃左贤王,夺取河西走廊,连通西域诸国!
届时,赢余可在河西走廊设郡立县,再名正言顺地向秦始皇讨要人口!
扩军速度岂不翻倍?
可开垦的疆土也将大增!
一旦与西域百国接壤,丝绸之路亦可重开!
要知道,赢余为此战筹谋近一年!
如今,万事俱备!
此战必打!
赢余所求封地,徐徐图之,布局已久,只为北伐。
此前唯一短缺的便是粮草。
如今秦始皇竟主动送来。
那便再无迟疑!
于是,封地百姓忙于春耕之际,一万一千铁骑与九千六百步兵已收到赢余调令,火速集结于城外!
旌旗猎猎。
刀枪森森。
战鼓轰鸣!
两万大军列阵旷野,肃杀凛然。
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
诸葛亮羽扇轻摇,霍去病赤马红甲,韩信披甲执锐,英姿勃发,丝毫不逊于人,皆立于台下。
赢余身着皇子玄鸟乌蟒袍,屹立台上。
他目光如炬,双手高擎虎符。
“霍去病!”
“末将在!”霍去病翻身下马,抱拳应声。
“登台!”
“诺!”霍去病大步上台。
“此战由你统率全军!”
“接虎符!”
“诺!”霍去病躬身接过虎符,高举示众,随后下台。
“诸葛亮!”
“臣在!”
“封你为军师中郎将,掌后勤调度,参议军机!”
“遵命!”
“韩信!”
“末将在!”韩信身躯一震,连忙上前抱拳。
“封你为全军副将,统领所有步兵,参议军机,随主将出征!”
“末将必不负所托!”韩信热血沸腾。
他终于有机会独当一面,施展抱负!
诸葛孔明仅掌管后勤部队,兵力不过两三千人,而韩信麾下将士多达六万之众!
这正是韩信梦寐以求的良机!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率精锐之师横扫北虏!大丈夫正当如此!!”
韩信胸中豪情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