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市中心音乐厅的舞台依旧辉煌,只是再没有白露的身影。
那把曾与她形影不离的大提琴“低语者”,静静立在琴架旁,仿佛仍在等待主人的归来。
七天过去了,她的失踪像一段突然中断的乐章,留下无声的空白。
警局里,林警官翻看着薄薄的案卷,眉头紧锁。
现场太干净了,门锁完好,琴安然无恙,茶几上半杯红茶早已冷凝,就像时间突然停止。
唯一的异常,是楼道监控中那十分钟的雪花点,像是被什么力量刻意抹去。
“头儿,你看这个。”小刘指着访客记录,“陈烁,那个有名的乐评人,失踪前三天来了四次。”
每次都是探讨艺术,但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最后一次离开时,保安注意到他拎着的琴盒似乎比来时沉了不少。
林警官合上案卷,目光深沉。
陈烁的文章中对白露的赞美近乎狂热,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占有欲。
没有证据,没有动机,只有一个完美得令人不安的嫌疑人。
夜色渐深,林警官站在白露的公寓窗前,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
我突然听到一声极细微的琴音,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又似近在耳边。
我猛地回头,琴房空无一人,只有大提琴的G弦,正微微颤动。
仿佛有什么,正要响起。
第二章(2)
陈烁的公寓像个隔音堡垒。
我和小刘再次上门时,他正擦着金丝眼镜。
那从容劲儿,不像是见警察,倒像是在准备一场音乐会。
“两位警官,还是为了白小姐的事?”
他引我们坐下,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惋惜。
我扫了一眼他的书架,《尸骸乐器史》、《皮肤鞣制与宗教仪式》这种书,被塞在《古典音乐史》旁边,显得格外刺眼。
小刘的表情不太好看。
陈烁注意到了,轻笑一声:“学术研究嘛,总要多角度,艺术和生命的界限,有时很模糊。”
他主动说起白露,语气冷静得像在评价一件艺术品。
“她的消失,让她的音乐不朽。”
“极致的美,往往需要破碎。”
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真皮沙发,像在感受上面的纹理。
这次走访,明面上还是一无所获。
直到小刘去检查陈烁的后备箱。
他在角落缝隙里,发现了少许松香粉末。
和白露常用的牌子一样。
更关键的是行车记录仪。
白露失踪那晚,他的车在城郊废弃的回音殿,音乐厅外停了近两小时。
引擎全程熄火,车里没声音,只有偶尔调整座椅的响动。
“回音殿?”小刘查了资料,脸色发白,“头儿,那地方废了十年了,据说回声能持续十七秒,还闹鬼。”
陈烁的解释完美无缺:“我去追寻灵感,那里是声音的天堂。”
但我看见,他摩挲象牙镇纸的指尖,在微微发抖。
当晚,怪事就开始了。
陈烁正在他家写乐评,音响毫无征兆地播放起白露的《暗水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