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维站在实验室门口,手里紧握着那张写着“别相信他们”的纸条,感觉它像一块烧红的炭,灼烧着他的掌心。

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只有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惨白的灯光照在冰冷的实验台和电脑屏幕上,一切都井然有序,和张教授一贯的风格相符。但空气中弥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一种暴风雨过后残留的静电,让李维的每一根神经都微微绷紧。

他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教授的办公桌收拾得很干净,咖啡杯洗得干干净净地倒扣在杯垫上,摞得整整齐齐的文献,钢笔准确地平行于桌沿。一切都太正常了,正常得有些诡异。

李维的目光落在桌角那本摊开的实验室记录本上。他认得那是张教授的习惯,喜欢随时手写记录灵感。他走过去,看到最新一页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演算过程,笔迹急促而有力,仿佛书写者正被某种强烈的思绪驱使着。

然而,在页面的最下方,一行公式只写了一半。最后一个希腊字母“σ”的尾巴被猛地拉长,像一道无法控制的划痕,尖锐地刺入纸张的纤维,然后戛然而止。

仿佛书写者在那一刻被强行打断,或者……看到了什么令他极度震惊的东西。

李维的心跳开始加速。他仔细辨认着那未完成的公式,这似乎是他们最近研究的量子隧穿效应模型的延伸,但更加大胆,甚至有些……疯狂。其中几个变量的设置完全违背了常规理论,像是在构建一个通往不可能领域的桥梁。

他的指尖划过那道深深的划痕。是张教授自己情绪激动划下的,还是另有原因?

“李维?你怎么来了?”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惊讶。

李维猛地回头,是陈婧,项目组的另一位博士后。她穿着白大褂,手里抱着几份文件,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

“我……我来找张教授,有点问题想请教。”李维不动声色地将那张写着警告的纸条塞进口袋,身体稍稍挡在了记录本前,“陈姐,你看到教授了吗?他好像不在办公室,实验室也没人。”

陈婧走了进来,眉头微蹙:“奇怪,下午例会他都没参加,这不像他的风格。王主任还问起来呢。”她环顾了一下实验室,目光似乎在那本摊开的记录本上停留了一瞬,又自然地移开,“他没回复你邮件吗?”

“没有。”李维摇摇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电话也关机。”

“可能是临时有什么急事吧。”陈婧走到自己的实验台前,放下文件,“教授最近压力很大,也许是需要一点私人空间静一静。那个模型的计算到了关键阶段,你知道的。”

她的语气很自然,理由也合情合理。但李维却捕捉到了一丝不协调。陈婧是张教授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以她对教授工作狂性格的了解,绝不会用“需要静一静”这种理由来解释他的突然失踪。而且,她刚才看向记录本的那一眼,太快太轻了,像是刻意避开。

“也许吧。”李维没有反驳,他转过身,假装整理旁边的仪器,“我再等等看。”

陈婧“嗯”了一声,开始操作她面前的电脑,屏幕亮起,复杂的数据流开始滚动。实验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键盘敲击和机器运行的细微声响。

李维的思绪却如同沸腾的水。陈婧的反应正常得过了头,反而加重了他的疑虑。“别相信他们”——这个“他们”是谁?包括陈婧吗?包括项目主任王教授吗?甚至……包括学校里所有认识张教授的人?

他再次看向那未完成的公式,那道刺眼的划痕像一个冰冷的质问。张教授到底推算出了什么?他遭遇了什么?这条突然中断的公式,和口袋里的警告纸条,是他在失控前留下的最后信息吗?

李维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意识到,张教授的失踪绝非小事。这间他熟悉的实验室,这些他熟悉的同事,此刻在冰冷的灯光下,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看不透的迷雾。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只是等待。

趁陈婧专注地盯着屏幕,李维迅速拿出手机,对准那本摊开的记录本,特别是那未完成的公式和诡异的划痕,连续拍了几张照片。动作轻微而快速。

然后,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陈婧说:“陈姐,那我先回去了。如果教授联系你或者回来,麻烦告诉我一声。”

陈婧从屏幕前抬起头,笑了笑:“好,一定。”

她的笑容依旧温和,但李维却从中读不出任何温度。

他点点头,转身走出实验室。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室内的灯光和嗡鸣。走廊空旷而安静,他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

他没有回宿舍,而是径直走向图书馆。他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仔细研究手机里的照片,尝试理解张教授未完成的推演。那半行公式,或许是唯一的线索。

就在他快要走到图书馆门口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别深究。忘记你今天看到的。”

李维的脚步瞬间钉在原地,一股冰冷的恐惧瞬间攥紧了他的心脏。

他猛地回头,长长的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头顶的日光灯,发出单调而冷漠的光。

有人一直在看着他。 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