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远处,几个身着青色襕衫的书生正驻足在一家书坊前,手持折扇低声交谈,街角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荡,上面 “醉仙楼” 三个苍劲的大字格外醒目,酒旗下方,一个小贩正推着木车叫卖糖葫芦,“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嘞 —— 一文钱一串!”

林晚掐了掐自己的手背,清晰的痛感让她瞬间清醒 —— 她不是在做梦,她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北宋汴京。慌乱中,她下意识摸向腰间,那枚双鱼古玉正静静躺在锦带旁,蓝光已悄然褪去,只留下温润的触感,仿佛从未发生过任何异常。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历史研究员,她曾无数次幻想过穿越到宋代,可当梦想真的实现时,涌上心头的却是无尽的恐慌。她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生存,更不知道该如何回到属于自己的现代。攥紧手中的古玉,林晚的脑海中突然闪过方志上的注释 ——“景渊王府旧藏”,或许找到景渊王府,找到萧景渊,才能解开古玉的秘密,找到回到现代的方法。

打定主意,林晚整理了一下裙摆,朝着书生们的方向走去。她需要先确认现在的时间,确认景渊王是否还在世,毕竟史书中记载的 “暴病而亡”,说不定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几位公子有礼了,小女林晚,家乡遭灾,前来汴京投奔亲戚,却不慎迷路,不知可否请教,如今是宣和几年?景渊王府又在何处?” 林晚微微屈膝行礼,尽量模仿着宋代女子的仪态,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慌乱与恭敬。

几位书生见她举止得体,衣着虽不奢华却做工精致,不像是市井女子,便放下了戒备。其中一位面容清秀的书生拱手回礼:“姑娘不必多礼,如今是宣和六年九月,景渊王府在城东的安远坊,从这里一直往东走,看到朱红大门前有两尊石狮子的便是。不过姑娘可要注意,近日汴京不太平,安远坊附近常有地痞出没,姑娘孤身一人,还是早些找到亲戚为好。”

“多谢公子告知,大恩不言谢。” 林晚再次道谢,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 宣和六年,距离靖康之变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萧景渊还活着!只要找到他,或许就能改变历史,或许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按照书生的指引,林晚沿着青石板路向东走去。汴京的繁华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首饰铺、酒楼、茶馆一应俱全,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马车上装饰着精美的花纹,车夫手中的马鞭在空中划出清脆的声响;穿着各异的行人来来往往,有身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人,有背着行囊的行脚商人,还有提着篮子买菜的寻常百姓。偶尔还能看到几个身着胡服的外国人,牵着骆驼走在街道上,显然是来自西域的商人。

林晚一边走,一边忍不住观察着周围的景象,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在心里。作为历史研究员,她深知这些鲜活的场景,远比史书中的文字更有价值。路过一家糕点铺时,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铺子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糕点,有蜜糕、糖饼、酥酪,还有她在文献中看到过的 “芙蓉饼”,金黄的外皮上点缀着红色的豆沙,看起来格外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