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小易没有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她租下了一间小而明亮的工作室,开始创作结合命理与艺术的作品。令人惊讶的是,她开始有限度地接待咨询客户——不是预测命运,而是帮助人们理解生活中的“爻变时刻”。
一个雨夜,小易收到一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打开来看,是一本泛黄的《黄帝内经》,扉页上有她祖父的题字:“医者易也,知变则通。”书中夹着一封信,是林默写来的,解释了他的行为,没有求原谅,只是表达了歉意和反思。
小易没有回信,而是起了一卦。卦象显示“山雷颐”,提示静养自得,不宜妄动。她将书放进书架,泡了杯茶,坐在窗前看雨。
手机亮起,是一条新消息。某艺术机构邀请她参与一个为期一年的驻留项目,需要远赴欧洲。小易看着雨滴沿窗玻璃滑落,没有立即回复。她想起自己八字中的子午冲,一生动荡,吉凶交织。然后想起祖父那句话:医者易也,知变则通。
雨停了,夜空中有云层移动,偶尔露出几点星光。小易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没有掷卦,没有排盘,只是静静地呼吸,感受此刻的平静与可能。
窗外,城市依旧运转,车流如织,无数生命在其中奔波起伏。小易望着这一切,忽然微微一笑。
她拿起手机,开始键入回复。
窗外,巴黎的雨下得缠绵而克制,与小易记忆中那种倾盆而下的暴雨截然不同。她坐在驻留项目提供的工作室里,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素描本。三个月前,她接受了那个远赴欧洲的邀请,没有掷卦,没有排盘,只是单纯地想要一种新的开始。
工作室曾经是个老药房,木质抽屉上还残留着草药的名称。小易喜欢这里的气息,那些经年累月渗透进木头里的药香,让她想起童年在外祖父医馆里的时光。那种熟悉的安全感,是她很少在其他地方感受到的。
项目进行到第二个月时,小易开始创作一系列名为“爻变”的作品。她将铜钱封入树脂,排列成卦象;用针灸针在宣纸上刺出星图;将中药汁液与丙烯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