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沧桑的老人。老人手中紧握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眼神中满是眷恋与回忆。
“他总是拿着这张老照片发给你们看,他有的时候啊,连我的名字都不记得,却把这照片上的每个人名字记得很清楚。” 主持人的声音在安静的演播厅里回荡,带着一丝好奇与感慨。
台下的观众们屏气敛息,目光紧紧地盯着舞台上的老人和主持人。
“那这个学生的名字您还记得吗?” 主持人微微俯身,轻声询问老人。
老人缓缓抬起头,目光有些迷离,但念出名字时却无比清晰:“李汉生。”
“李汉生?这不是我国火箭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的名字吗?” 主持人心中一惊,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观众席间顿时传来一阵骚动,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真的假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李院士竟然是他的学生?”“这怎么可能,是不是听错了呀?” 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
主持人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一个瘫痪多年、生活似乎困窘的老人,怎么会教出如此杰出的学生?他觉得这或许是老人糊涂了,或者只是巧合。但看着老人笃定的模样,他决定一探究竟。
为了验证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节目组迅速行动起来。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他们得知当年实验中学的校长或许能知晓一些情况,于是特意找到了这位老校长。很快,校长便出现在了节目录制现场。
当校长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老人原本黯淡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光亮,嘴唇微微颤抖着。校长也一眼就认出了老人,眼中热泪盈眶,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
“钱校长,您能给我们讲一讲当年实验村中学的事情吗?” 主持人适时地开口,打破了这短暂的激动氛围。
校长缓缓转过身,面向观众,思绪飘回到了过去:“少年啊,是啊,那时候穷啊。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在学校外面徘徊,就问他,‘你怎么不进去上课呀?’孩子低着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学校马上就要解散了,我已经退学了。’我当时心里一紧,后来才知道,学校因为经费问题,面临着解散,孩子们都交不起学费,原来的老师也因为学校付不起工资,离开了。” 校长的声音有些沙哑,仿佛那些艰难的过往仍历历在目。
“张老师啊,秦刚,你也看到了,学校已经准备解散,孩子们都交不起学费。他们原来的老师啊,因为学校付不起工资,走了,你比较好。” 校长模仿着当年自己对老人说的话。
“校长。如果我不要工资,可以不解散学校吗?” 老人,也就是张老师,突然开口,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透着一股坚定。
现场的观众们听到这句话,都忍不住发出一阵惊叹。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放弃工资,只为了让孩子们能继续上学,这是何等无私的决定。
校长接着说道:“张老师如此高尚无私,真是让人敬佩。那时候,李汉生也在那些学生里面。他的情况特别可怜,他爸在工地上摔死,他妈跟别人跑了,家里只剩了个卧病在床的奶奶,李汉生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所以张老师来的时候啊,他就已经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