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从来不是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画下它,是为了将一个活的、不断吞噬的“城市”封印在画卷之中。
当我作为画中人,看着身边的小贩身体融化,变成街边摊位的一部分时,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我想起这幅人间地狱图提示过我的规则。
【画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不要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一炷香的时间。】
【所有“食物”都是由人变成的。】
【找到画卷的出口“虹桥”,这是你逃离的关键......】
1.
我叫沈鸢,一个对宋代历史近乎痴迷的博士生。
为了论文,我几乎把汴京博物馆当成了家,日日对着那幅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摹写细节。
那天下午,我正对着画卷上一个卖炊饼的小贩出神,试图分辨他脸上的神情,眼皮却越来越沉。
再睁眼时,耳边是鼎沸的人声,鼻尖萦绕着陌生的、混杂着水汽和香料的空气。
我正站在一座古朴的石桥上,身边是穿着宋制衣袍、摩肩接踵的人群。
不远处,一个货郎挑着担子,用我只在文献里见过的调子吆喝着。
我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繁复的襦裙,触手是细腻真实的丝绸质感。
我懵了。
这是什么超大规模的沉浸式剧本杀?还是我研究过度,出现了幻觉?
我掐了自己一把,剧痛传来。
一切都是真的。
我竟然,掉进了《清明上河图》里。
短暂的恐慌后,巨大的狂喜淹没了我。
天啊,这是一个活着的北宋!是无数历史学者梦寐以求的圣地!
我激动地往前走,看什么都新奇。那家茶坊的幌子,那个牵着骆驼的西域商人,甚至路边青石板的纹路,都让我沉醉。
我走到一个炊饼摊前,摊主正是我之前在画上反复观察的小贩。
他热情地朝我吆喝:「小娘子,来个刚出炉的炊饼?香得很!」
那炊饼白白胖胖,热气腾绕,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我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袖袋,尴尬地笑了笑,正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小贩脸上热情的笑容凝固了,他的身体像是被高温炙烤的蜡烛,开始扭曲、融化。
他的手臂和身体拉长,皮肤的纹理和木质的摊位桌面渐渐融合在一起,冒着诡异的白气。
不过眨眼功夫,那个活生生的人,就彻底变成了一张油腻的、散发着肉香的案板。
而案板上,一个崭新的、热气腾腾的炊饼,凭空出现。
周围的人对此视若无睹,依旧谈笑风生,仿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
我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恐惧像冰冷的潮水,从脚底瞬间蔓延到头顶。
我终于明白,这不是历史的天堂。
这是一个活的、不断吞噬的“城市”。
就在这时,几行冰冷的、泛着墨迹的字,突兀地浮现在我眼前。
【画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不要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一炷香的时间。】
【所有“食物”都是由人变成的。】
【找到画卷的出口“虹桥”,这是你逃离的关键......】
2.
那几行字像烙铁一样烫在我的视网膜上。
我猛地想起,在我失去意识前,博物馆的解说屏上,似乎就闪过这些奇怪的文字,当时我还以为是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