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提雅红祭
我叫林默,在泰国做中文导游第八年,带过的团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从曼谷大皇宫的游客扎堆,到清迈拜县的山间小路,再到普吉岛的沙滩日落,什么样的客人、什么样的事我都见过。但2018年3月在芭提雅遇到的那桩事,至今想起来,后背还会冒冷汗——不是那种雨季湿热的黏腻汗,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凉汗,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檀香味,像极了泰国寺庙里常年燃着的线香。
那年3月,芭提雅刚过旱季,空气里还带着点海风的咸腥,白天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傍晚却会刮起凉丝丝的风,吹得海滩边的椰子树沙沙响。我接的团很特别,是三对情侣,都是从浙江来的,说是大学同学,毕业五年后约着一起出国旅行,算是给青春补个“集体蜜月”。为首的男生叫周凯,开了家小公司,说话办事都透着股爽快劲儿,他女朋友叫苏晓,是个设计师,穿衣服很有品味,手里总拿着个素描本,走到哪儿都喜欢画两笔;另外两对,一对是李哲和张萌,李哲是程序员,话不多,总戴着副黑框眼镜,张萌性格活泼,爱跟苏晓凑在一起聊八卦;还有一对是王浩和刘婷,王浩做销售,嘴很甜,刘婷则文静些,不太爱说话,总挽着王浩的胳膊。
出发前,周凯特意跟我通了次电话,说想让行程轻松点,少跑些景点,多留点时间在芭提雅的海边和酒吧街逛逛。我笑着答应,芭提雅本就是以夜生活闻名,年轻人来这儿,大多是想放松的。我还特意跟他叮嘱,芭提雅有些路边的习俗要注意,比如别乱碰人家摆的祭品,尤其是红色的东西,周凯在电话里哈哈笑,说“林导放心,我们都是懂规矩的人,肯定不惹事”。现在回想起来,那句“不惹事”,倒像是个扎在心上的刺,后来再想起,总觉得喉咙发紧。
我们的行程是先在曼谷待两天,再去芭提雅住三天。在曼谷的两天很顺利,三对情侣玩得很开心,周凯和苏晓在大皇宫拍了很多合照,苏晓还画了幅玉佛寺的速写,李哲和张萌在湄南河坐长尾船时,张萌差点被浪花溅湿裙子,李哲赶紧脱下外套给她披上,王浩和刘婷则喜欢逛曼谷的夜市,买了不少手信。临走前一晚,周凯请我在酒店附近的大排档吃海鲜,几个人喝着泰式啤酒,聊得热火朝天,苏晓还说:“林导,等去了芭提雅,我们一定要去酒吧街好好玩玩,听说那儿的鸡尾酒特别有名!”我当时还笑着提醒:“玩可以,但别喝太多,芭提雅晚上人杂,而且路边的东西别乱碰,尤其是红色的饮料,那是给‘好兄弟’的祭品,碰了容易出事。”
张萌好奇地问:“什么是‘好兄弟’啊?”我解释说就是泰国人说的 ghosts,芭提雅很多店家会在门口摆红色的饮料、鲜花、香烛,是给游荡的魂魄的,算是一种祈福,也是一种敬畏,要是不小心碰倒或者弄脏了,就等于打扰了它们,很容易引来麻烦。王浩笑着说:“林导,你这是吓我们呢吧?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个。”周凯也跟着附和:“就是,放心,我们顶多喝多了闹闹,肯定不碰那些东西。”我见他们不当回事,也没再多说——在泰国待久了,我知道有些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提醒到了,也算尽了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