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循声望去,只见市集边上一座筒车歪斜着,几个工人正手忙脚乱地修理。他走上前去,仔细观察水车的结构,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各位,让我来看看。"李昭说道,不等众人回应,就爬上了水车。他检查了轴承和支撑结构,然后对工人们说:"问题出在这里,轴承磨损不均,加上支撑结构强度不够。"
一个工人嗤笑道:"你一个读书人,懂什么水车?"
李昭不理会他的嘲讽,指着水车的关键部位解释道:"你们看,这里的受力分布不均,长期使用必然导致变形。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加固,再调整一下轴承的角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工人们半信半疑,但在李昭的坚持下,还是按照他的指示进行了调整。奇迹发生了,原本吱吱作响的水车恢复了平稳运转,出水量明显增加。
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其中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拱手道:"在下蒋氏商行管事,公子对机械如此精通,不知可否到我们商行一叙?"
李昭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点头应允,跟着管事离去,却没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正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沈砚站在人群中,看着李昭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个自称宗室子弟的年轻人,言谈举止间透着几分古怪,却又有真才实学。他摸了摸怀中的《贞观政要》,决定继续观察这个有趣的人物。
---
3 第2章 初遇知音
蒋氏商行位于长安西市最繁华的地段,门前车水马龙。李昭跟着管事穿过前厅,来到一间雅致的茶室。茶室里已经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她身着淡粉色襦裙,容貌秀丽,眉宇间透着一股聪慧之气。
"这位是我们蒋家小姐蒋月。"管事介绍道,又转向少女,"小姐,这位就是那位改良水车的李公子。"
蒋月起身行礼,声音清脆:"李公子好,听管事说公子对机械很有研究?"
李昭还礼,谦虚道:"略懂一二而已。"
"公子过谦了。"蒋月微笑着请李昭入座,"我蒋家商行主营农具和水利器械,若公子真有才能,我们可以合作。"
李昭心中一动,这正是他需要的机遇。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图纸,铺在桌上,详细讲解了自己的改良设计。蒋月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这些设计确实精妙。"蒋月赞叹道,"尤其是这个筒车的改良,若能实现,定能大大提高灌溉效率。"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实际测试。"李昭说道,"而且需要资金支持。"
"资金不是问题。"蒋月果断道,"我父亲一向支持创新。不过,公子这些想法从何而来?为何与市面上的农具如此不同?"
李昭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家父生前曾研究水利,我从小耳濡目染,又喜欢琢磨这些。至于为何不同,大概是因为我总想着如何让农具更省力、更高效吧。"
蒋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她正要继续询问,茶室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小姐,外面有个自称沈砚的书生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一个丫鬟匆匆进来禀报。
蒋月眉头微皱:"沈砚?没听过这个名字。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一个面容清癯的年轻人走进茶室,他穿着打补丁的旧衣,但眼神锐利如鹰,举止间透着一股书卷气。